首页 > 实时讯息 >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与长沙中学生畅谈数学之美与创新之道

更新时间:2025-04-11 20:21:00

数学家丘成桐与湖南师大附中学子深度对话。

红网时刻新闻4月11日讯(通讯员 吴卿 梁文婷)“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的学生适合数学英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对基础学科的热忱?”这些饱含哲思的提问,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一群中学生。4月11日,国际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莅临附中校园,在2025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并与青少年学子展开深度对话。

在这场主题讲座中,丘成桐立足国际视野,剖析基础学科的战略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阶段,数学作为‘科学之母’,其突破性发展将直接影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话语权。”他特别强调,数学人才培养具有“黄金窗口期”,顶尖数学家的成长轨迹往往始于少年时期对数学美的纯粹感知,这也正是创立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简称“丘班”)的深层考量。

在谈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时,这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流露出教育家的情怀。他指出,传统选拔机制下,部分学生虽能斩获数学满分,却在机械训练中消磨了探索的激情。“丘班不仅追求学术卓越,更注重守护学子眼中对数学真理的向往之光。我们期待通过个性化培养方案,让数学天赋与学术热忱在系统教育中同频共振。”

现场互动交流。

随后的交流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当被问及数学启蒙经历,丘教授追忆起初中时代与线性方程的邂逅:“当发现代数方法能优雅破解鸡兔同笼难题时,那种智性愉悦远胜于机械记忆公式。数学之美,在于用简洁语言揭示世界本质。”面对家长普遍关注的“丘班选拔标准”,他恳切建议:“适合丘班的学生应兼具数学天赋与持久热忱,但成才之路绝非独木桥。我自己的两个孩子虽未专攻数学,却在别的领域也有所建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教育者的使命是帮他们找到专属轨道。”

据悉,湖南师大附中自2023年启动“丘成桐少年班”项目以来,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培养体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实施“A+X”跨学科融合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同步深化核心素养培育。截至目前,该校已有19位学子通过层层选拔进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其中15人入选“领军计划”,4人跻身“英才班”。

此次高峰论坛和面对面交流活动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