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梁希森:匆匆许多未竟事业
4月1日0时15分,梁希森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几乎每一次邀访梁希森,他都身在内蒙古商都县。山东乐陵、北京延庆、内蒙古商都,分别建有希森集团的3个现代化马铃薯育种基地,这三座城市,成了梁希森这些年来不停奔波往返的地方,也是梁希森倾注后半生全部心血的开花结果之地。
自2002年起,惊讶于土豆要靠“洋种子”的梁希森,开始投入巨量资金培育马铃薯的“中国芯”。在乐陵,希森集团建成的国内最大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就紧邻着梁希森的办公室。从此,梁希森不再只是那位闻名地产界的“玫瑰园主人”,也由此成为“土豆大王”。希森集团已育成“希森3号”“希森4号”“希森6号”“希森77号”等3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
梁希森传奇的一生,始于鲁西北,少时因家贫辍学,要过饭,当过锻工,开过面粉厂,卖过馒头,开过毛巾厂,涉足建筑装修业进军北京房地产市场,玫瑰园别墅项目的“豪赌”使其在地产界一战成名。
1996年,梁希森率施工队进京承接玫瑰园项目,垫资7000万元推进部分工程时,原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致项目搁浅。梁希森以"豪赌"般魄力逆势加注,直至玫瑰园资不抵债,随后完成了“教科书级”操盘:通过申请财产保全、推动破产清算,最终以债权人身份竞得项目,完成从包工头到开发商的惊险跨越。恰逢北京叫停别墅用地审批催生的政策红利,这个曾濒临烂尾的楼盘涅槃重生,由此,梁希森以20亿身家荣登胡润富豪榜。
21世纪之初,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梁希森却没有沉浸于此,转头回到老家山东乐陵给村民盖别墅。
2000年,梁希森投资4200万元,为乐陵市黄夹镇梁锥村全村136户村民分别修筑一套280平方米的别墅,此后再次投资,对梁锥村邻近的台张村、麻线刘村、许家村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大部分村民到希森集团上班,每月拿薪水,享受过节福利和养老保险等。彼时,梁希森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要让老家的乡亲们像城里人一样,有班上,有工资拿,旱涝保收;有保险,有退休金,无后顾之忧。”
玫瑰园项目之后,梁希森此番惊人之举再次轰动一时,被当时媒体称为“亿万富豪的‘新农村乌托邦’”。
回看梁希森的传奇一生,确实颇负“理想主义”色彩:出身草根,一路坎坷攀登,从北京的玫瑰园,到梁锥村的联排别墅,再到马铃薯田的“中国芯”,从胡润富豪榜,到“新农村乌托邦”,再到育种试验田,梁希森更像是商业丛林里的“麦田守望者”,种种“实验”,或许暗含着一代草根企业家的精神图谱。
在乐陵,马铃薯育种给这座鲁西北县城带来了一些与众不同: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在许家希森新村,是我国唯一一个落户农村的国家级工程中心。与此同时,一批有着专业学科背景的科研人才也被招引来乐陵“落地生根”。

2024年,希森集团培育出新品种马铃薯“希森77号”,梁希森在土豆丰收的田间向两位专家献出鲜花。(右一为梁希森)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性情却是随和。梁希森和田间地头工作的一线育种工作人员有个微信群,有一年暑天将至他在群里问大家,“买遮阳帽还是买防晒衣呀,大家说了算!”
4月1日,一位被希森集团招引来乐陵工作多年的科研人才在朋友圈转发了梁希森的讣告,他这样写道,“一生传奇彪炳史册,匆匆许多未竟事业。”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