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津蓟紧相“恋” 十载“山海”情——津蓟市郊铁路开通运行十周年纪实

更新时间:2025-05-03 10:23:00

中国网讯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一条铁路线,铿锵一甲子。一头连着厚重历史岁月田园生活的古典与惬意,一头牵着海河之滨现代都市的朝气蓬勃,它既浓缩记录着共和国的激情岁月,又承载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新使命与新担当。这就是从昔日作为能源工业等原材料运输线升级改造而成的天津市第一条集市民通勤出行、休闲旅游观光、脱贫攻坚和产业转型于一体,路地联袂打造的津蓟市郊铁路线。

数说一甲子,从能源大通道蝶变青山绿水靓丽风景线

津蓟铁路,全长113公里,始建于1960年3月15日,1965年1月1日开通运营,以天津站为起点终到蓟县站,沿线共设天津北站、汉沟镇站、曹子里站、宝坻站、下仓站、上仓站等十一站六个乘降所。它的修建与开通,正值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最困难和最关键时期。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作为一条能源原材料运输生命线,煤炭、建材汽笛声声、车轮滚滚日夜穿梭,支持着共和国和天津市的建设与急需。截止2013年线路改造升级前,累计已运送各类货物达5.4亿吨,发送旅客约1900万人次。

2015年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作为天津市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战略合作整合既有资源、投入少见效快的一个创新和成功范例,升级改造后的津蓟铁路于当年4月30日正式开行天津至蓟县(现蓟州北)市郊客车,成为天津市实施公交化运行模式的第一条市郊旅客列车专运线。市郊列车开行以来,从开通最初期每日4-8对逐步调整至现在,平峰时段为6对,高峰时段(黄金周、暑期、周末) 9对。10年来,市郊列车的开行极大优化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在减少假日拥堵、促进节能减排,串联带动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更涅槃蝶变成为天津市一条重要的黄金旅游线、绿色交通线、便民惠民线和经济发展线。坐着火车游盘山,伴着汽笛弄潮儿,打造起一条连接渤海明珠天津与魅力田园山水蓟州之间的靓丽风景线。

截止到2025年4月30日,津蓟市郊铁路10年来共计发送旅客已经突破1500万人次大关,达到1659.2万人次。10年增幅超10倍。记录直逼津蓟线改造升级前近50年的发送旅客总数。最高峰2016年4月30日,当日发送达1.97万人次。其中,天津北站,共计发送730.1万人次,开站不到一年即2016年3月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大关,此后以一年增幅100万人次的速度,于2020年9月实现发送人突破500万人次,最高峰2016年4月30日发送人数达1.4万人次。此外10年来,蓟州北站共发送535.1万人次、宝坻北站共发送394.1万人次。两站联袂于列车开行当年2015年12月10日,即突破首个一百万大关。

预计,随着五一假日的到来,津蓟市郊列车又将引来出行高峰,全线将发送旅客7.25万人次。其中,天津北站预计发送2.45万人次,高峰日为5月1日预计发送旅客0.8万人次;蓟州北站预计发送2.8万人次,高峰日为5月5日预计发送0.65万人次;宝坻北站预计发送2万人次,高峰日为5月5日预计发送0.45万人次。

全线一盘棋,服务升级硬件软件同步10载春秋不断档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车轮滚滚人潮涌动。随着津蓟市郊列车的开行,由此带火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源流,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和要求也从“走的了”不断迭代升级到“环境优”、“体验更美好”。为此,津蓟线各站车单位全线一盘棋,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和人民群众出行新需求新期待,主动作为软硬件设备升级改造10年不断档。

天津北站,针对百年老站新开旅客业务,旅客出行需求新特点,特别是节假日大客流等实际情况,率先开展“厕所革命”,重新规划腾退原有办公场所,于2019年完成了原站外旱厕移至候车室卫生间的提质升级。在改善旅客乘车候车环境方面,2017年在候车室增加饮水处,加装净水设备;2018年修缮周边环境、修建花坛;2019年增加候车座椅;2020年修建候车雨棚;2020年增加残障人士卫生间;2021年修建母婴室、设置站台安全护栏; 2022年候车室增加空气净化器,增加“爱心座椅”;2023年增加洗漱热水器; 2024年为如厕旅客提供卫生纸;2025年增加手机充电设备,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每年有更新、岁岁有提升,实现现如今一张身份证全程即无忧的乘车出行体验。

天津客运段,作为津蓟市郊列车的专业值乘单位,充分利用本段高普结合的人员素质优势,结合市郊列车“两流”一老一小(旅游流中老年人多、通勤流以学生流为主)潮汐运行特点,不断从全段各条运输线路抽调选拔值乘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更懂老人和孩子乘车习惯的当地乘务人员,打造起一条具有浓浓“山海味”家乡人乘坐家乡车、家乡人服务家乡客流动的风景线。针对“银发出行族,他们探索总结出“五个一”适老服务,即:送上一杯暖心热水、一次专属行程提醒,一次全面设备介绍、一次贴心行李协助、一次旅途需求问询。针对学生通勤流,他们则更加侧重低站台安全宣传,特别是在车门处强化上下车安全提示,从语言和行动上阻止他们从车上跳蹦,对携带的大件行李也是由乘务员和旅客双人共同提拿上车,让每一个孩子都平安到校、到家,保障学生乘车安全。特别是每日S901次和S916次,上下班通勤旅客集中,为给旅客营造更好更安静的乘车休息环境,乘务人员都会尽量减少车厢内噪音,降低列车广播频次和音量,在旅客上车前提前告之下站时间,努力打造安静舒适的车厢环境。点滴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十年功。在到站下车时,乘务人员首创采取面向车门45°角立岗方式,更加方便搀扶老年旅客下车。便民服务箱内老花镜、针线包、充电线、行李防溜器等20余类服务备品,随时随地可为旅客提供需求服务。毫不起眼的尼龙绳、胶带纸、塑料袋常常能解,发生突然状况、遭遇出行尴尬旅客的燃眉之急,深得众多购买土特产游客,采摘特色农产品旅客的喜爱。

天津机务段,是津蓟市郊列车的牵引动力单位。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津蓟线改造升级后,列车运行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80公里提升至100公里,看的见的速度,看不见的挑战。线路沿线共计穿越33处平交道口,其中18个非道机联控道口,15个道机联控道口。整个运行途中,限速90km/h区段24处,限速80km/h区段6处;南仓站—天津北站间,南仓大桥上坡为12‰,下坡为12‰的下坡道,长大起伏坡道,对众多旅客来说每一次的惬意出行之旅,都是操控火车司机们惊心动魄的“赶考之路”。既要保证整个列车安全正点,也要确保列车行驶途中的分毫不差。10年来,天津机务以津蓟线为练兵场,每年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技术比武竞赛,多名职工甚至在国铁集团公司组织的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10载安全路,天天是考卷,机务段的“大车”们,始终奔驰在山海之间的成长路上。

天津动车客车段,作为津蓟市郊列车设备的专业维护保障单位,10年来每趟列车的开行都凝聚着他们对列车安全正点用心的努力。S901/902/904次为朝发夕至列车,10年如一日他们将检修任务全部集中在后半夜,电茶炉、座椅、厕所、灯具等上部服务设施每日必检必查,甚至桌角螺栓都要砸平磨圆,避免划伤刮破旅客衣物。每年春季即是津蓟市郊列车,旅客踏青出行的黄金季节,也是沿线区间杨柳絮飞扬之时,确保列车空调设备平稳运行就是一年一度的攻坚保卫战。10年来,该段每年从四月初开始就将市郊列车的空调检修作业计划调整为每半月一次,提高空调冷凝器吹尘频率,同时缩短空调蒸发器滤网及回风网的清网周期,每次入库检修都要慎重测量空调运行时的各项参数,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列车温度适宜旅客出行。列车编挂柴油发电车,是全车空调、照明、电茶炉、集便装置和插座等用电设备的供电,也被称为列车的供电”心脏“。在为广大旅客营造冬暖夏凉惬意乘车环境的同时,发电车乘务员则要一年四季坚守在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和巨大电机轰鸣噪音为伴的车厢内,确保列车运行途中发电车能够正常供电。

天津工务段和天津电务段,作为津蓟市郊铁路线路的日常维修保养单位,10年来,每一寸线路的变化、每一处设备的更新迭代,都是一次新使命新责任的承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津蓟市郊列车尚未开跑前,就已经完成包括宝坻站木枕道岔更换为混凝土道岔,沿线16处无人看守道口改造为监护道口,增设相关安全防护设备,更新6处道口过轨路面,汉沟镇至蓟州站全线栅栏封闭,全线更换为60kg百米定尺钢轨,信号机整体移设,12组道岔更换,全线电务信号设备电气化升级,近100公里各式电缆线路重新铺设等任务。

10年来,线路设备部门还及时根据沿线环境变化、列车行驶要求、线路维护保养特点,增设作业通道门40余处,更新养护维修手段,引入智能化机械化大型机捣固机对线路设备,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线路捣鼓、机械打磨、枕木更换,在进一步提升线桥设备质量的同时,旅客乘坐舒适度也悄然提升。

天津车务段蓟州北站,作为全线终点站和旅客游客集中上下车抵达目的地,10年来根据旅客特别是游客出行乘车习惯,先后两次对候车室进行优化布局,将售票处搬迁至站前广场,增建了三处自动售取票厅,不仅扩大了旅客的候车空间,还便于旅客直接购票乘车。同时,配置自动售取票机、进出站自动闸机、安检等设备设施,优化了进出站流线,实现了旅客仅凭有效身份证件“一证通行”,让旅客享受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体验。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集行车、调车、客运等党员骨干队伍组成的“满天星”特混服务组,随时应对节假日等旅客出行高峰,并与地方交通部门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旅客“最后一公里”运输接驳无缝衔接。

最美铁路“蓝”,从“小喇叭”到“满天星”平凡亦不凡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10载津蓟线,趟趟老铁情。10年客运量增幅达10倍,近1500万人次聚散往来,幕后沉淀出的则是众多默默无闻鲜为人知身着“铁路蓝”,对人民铁路为人民最庄严而圣神的承诺和践行。

赵小玉:“满天星”平凡人

赵小玉:天津车务段蓟州北站事务员,“满天星”服务组的主要参与者和创始人。1997年入路就在蓟县站,从整天与煤炭、石料打交道到服务天南地北客,车站的转型变迁、人民出行方式的改善升级、家乡人民的喜乐生活,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从闭塞矿区到山水田园就是她最大的切身体会。市郊铁路开通前,津蓟线每天只有一对客车往返于市区与蓟州之间,上车一坐就是3个小时,客运岗位就是全站的 “清闲活儿”。全站的重点“常客”是砂石料、煤炭。那时候,每天货物能装满三四列火车,装车量常常在100车以上,大家伙儿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黑黢黢的脸、脏兮兮的衣就是同事们上站台干完活的真实写照。

2015年,津蓟市郊旅客列车开行,突如一夜春风来,整个车站广场每天几乎都是乌泱乌泱的旅客。当时众多旅客还没有养成网络购票的习惯,赶上客流高峰站前广场排队买票、进站的人堪比春运,特别是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时常会破万。客流的爆发式增长,让全站人始料未及,最清闲的客运部门一下子成为最火爆最忙碌的地方。于是,客运服务就成了全站几乎每个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每趟客车的始发、终到时刻都记得准准的,到点儿就赶来‘上岗’自动加班,拿小喇叭组织排队、帮着组织站台乘降、引导重点旅客进出站……哪里有需要,电台一招呼,这几乎成为全站人不分节假日、上班与下班的新常态。

“满天星”自发组建完成,组员最初由日勤岗位的五六名党员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余人,行车、调车、客运各个班组的党团员和职工群众都有参加。人工售票窗口前、进站行李安检过机前、人脸识别进出站闸机前……都是他们的“流动岗”。随着津蓟铁路市郊客车迎来十周岁“生日”。她守候的这片山水田园,正在因为她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天津市民的后花园、京津冀网红打卡地甚至全国众多游客心中向往目地而倍感荣耀和自豪。

刘佳:慢火车的“摆渡人”

刘佳: 天津客运段津蓟市郊铁路列车长。从老旧“绿皮车”到“网红打卡车”。10年春秋,成就他慢火车的“摆渡人”。列车从烧煤取暖、风扇降温到空调一开四季如春,在刘佳的记忆里,全程100多公里票价10年如一日18.5元的“惠民价”, 激活的则是旺季单日运送旅客超1.1万人次的爆款出行量,盘活起的是旅游、通勤、求学、探亲改变每个人工作生活方式的致富路、圆梦线、幸福车。

10年来,他与同事们每天顶着星光出发、披着星辉退乘。星光与灯火是他们最熟悉的场景。每当深夜23点11分,值乘完当天最后一班列车平安抵达。看着如漫天星斗下的万家灯火,在那些闪烁的灯火后面也许就有那么一盏,正在为刚刚乘坐她值乘服务过的旅客而点亮。

慢不仅是一种速度,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与笃定。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刘佳值乘的 “慢火车”将继续抒写着,也许只有他和同事们才能读懂和品味关于星光与灯火的故事。

李玉亭 :“机车神医”排“雷”专家

李玉亭 :天津机务段天津北整备车间地勤组班长。1991年入路,所在班组负责京九、京沪、津山自然也包括津蓟市郊铁路机车安全检查工作。34年,每日与“火车头”耳鬓厮磨,让他仅凭“望闻问切”就能发现机车隐患和病灶,被同事们誉为“机车神医”和排“雷”专家。

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天津地区每年暑期季节,雨水多、河网密布,天气潮湿是机车安全运行的最大隐患。多年来,他将降雨天气作业中遇到的各型机车故障现象、发现方法、处置措施分类归纳,先后编辑了《暴雨天气机车易发故障排查方法》、《连续降雨天气机车多发隐患检查技巧》、《DF8B型机车抱轴瓦防切轴“四步”攻略》、《雨季机车砂管“三通”诊疗方案》等电子手册,还制作成微视频课件,图文并茂对职工进行培训和传授,成为保障包括牵引津蓟市郊列车机车10年来始终安全运行的宝典秘籍。“当好火车头,不让机车带病上线’,是李玉亭和整备司机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坚持。

张仲林:10载春秋站一岗

张仲林:天津工务段道口工。1996年入路, 2011年转岗成为了一名道口工,负责值守位于天津市武清区津蓟线和杨北公路交汇处的辛庄道口。他在这里守护津蓟市郊列车整整10年,9月份即将光荣退休。辛庄道口车辆繁忙、人流集中,每日平均车流通过量高达一万多辆。确保列车和过往车辆、行人安全,这里需要24小时不间断地盯控,甚至高峰期吃饭、上厕所都要利用列车间隙快速解决。有时候一顿饭可能要分成3、4次才能完全吃完,到最后热水伴凉饭就是“家常便饭”。稍有空闲还要赶紧清理道口铺面、钢轨轮缘槽内的积物,可以说10年来道口的安全畅通,他和同事们几乎都是一天接着一天、一年接着一年站出来的。(供稿单位:北京铁路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