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科技“点亮”希望的田野 绘就一幅幅多彩春日生产画卷

更新时间:2025-04-15 16:13:00

央视网消息:蕨麻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植物资源,又被称为“高原人参果”。这段时间,是青海蕨麻成熟的季节,位于祁连山下的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高原蕨麻采挖季。

在海拔2866米的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几十名农民正在地里采挖蕨麻。蕨麻像珍珠项链一样成串生长,颜色呈淡褐色,每颗长度在2—3厘米。别看这蕨麻只有拇指大小,里面的营养成分可不容小觑,它也是青藏高原中极富特色和营养的珍稀资源植物。

蕨麻学名“鹅绒委陵菜”,主产青海,是西北高寒草原的特产。目前,门源县蕨麻的野生与人工种植面积超1400亩,年产量近300吨,市场价稳定在每斤30元左右,年产值突破1300万元。如今,当地已经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年带动就业5.4万人次,人均增收3600元。

目前,当地正借助科技手段,构建精深加工体系,蕨麻啤酒、蕨麻红茶、蕨麻果酥等更多精深加工产品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云南陆良:春耕春管精准发力 冬马铃薯长势正旺

在云南省陆良县,这段时间10万亩冬马铃薯长势正旺,进入块茎膨大的关键期,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冬马铃薯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在陆良县小百户镇普乐村的千亩冬马铃薯种植核心区,技术人员仔细查看马铃薯块茎膨大、病虫害等情况,并针对冬马铃薯中后期易犯的病虫害给出防治建议。

作为马铃薯产出大县,陆良县不断在品种、技术上下功夫,并集成示范推广高垄双行、双滴带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动马铃薯增产增收。此外,针对马铃薯中后期用水需求,小百户镇以村组为单元,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泵站、沟渠、田间管网等配套设施,强化水源调度,实行统一集中供水。据了解,陆良县现有冬马铃薯10.13万亩,5月初将迎来采收,预计产量超过20万吨。

湖北洪湖:智能设备助力莲藕种植 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阳光和煦,春风正好,在湖北洪湖市,近20万亩的荷塘与藕田波光荡漾,藕农们抢抓农时,忙着育苗、栽种,各种智能化、数字化设备的助力也为莲藕产业注入新活力。

一早大,在洪湖市万全镇的一处莲藕种植基地,负责人刘小华正通过手机上的“AI 数字化管家”查看莲藕种植情况。屏幕上,实时温度、水质情况、水位等数据一目了然,依据这些数据,他来到藕田边,为几天前移栽的藕苗田灌水、施肥。

据了解,为了让种植户更加高效、精准使用智能化设备,洪湖市组织相关项目工作人员前往种植户家中,根据现场农田实际情况,制定使用方案,为莲藕种植提质增效做好保障。

据了解,洪湖市莲藕年产量可达30万吨,当地正着力打造青泥巴藕、莲汁饮品、藕粉等地域名片,助力乡村振兴。

江苏连云港:晒盐春忙时 绘就多彩生产画卷

近日,江苏连云港沿海地区的盐田迎来忙碌季,盐池染上了缤纷的色彩。

在连云港市灌西盐场,1.5万亩盐田迎来春季扒盐高峰期。阳光洒落,银白盐田如镜如画,洁白如雪的盐粒铺满盐田,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泽。盐工们趁着晴好天气,驾驶机械设备穿梭其间。随着气温的变化和阳光的照射,盐田中的水分不断蒸发。空中俯瞰,不同浓度的卤水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一个个矩形盐池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盘。

通过浓缩制卤、蒸发结晶等工序,海水经过几个月的晒制后就能变为原盐,再经过精加工,就生产出了食盐。

来源: 央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