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旺、环境美、项目强!双捷镇三招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
双捷镇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锚定产业发展、环境品质、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方向,正勾勒出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动画卷。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这座小镇正用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动能、以颜值提升扮靓家园底色、靠项目落地夯实发展根基,为打造城乡融合示范高地注入鲜活力量。

特色产业“破土”
近年来,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经营主体、深化三产融合等举措,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双捷镇的田垄间,特色农业正成为激活乡村的“金钥匙”。双捷镇重点培育苗香米、鲜食玉米、火龙果、粉蕉等特色农产品,成功创建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依托1.7万亩橡胶种植基地,创新“以短养长”发展模式,推进2000亩南药林下种植。同时,建成水果甘蔗、黄晶果、蓝莓等特色种植基地3450亩,让土地效益节节攀升。
“龙头企业带着农户闯市场,咱种地更有底气!”该镇村民乐呵地说。近年来,双捷镇大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阳江市乔丰农业有限公司的香蕉获评绿色食品,像这样的市级龙头企业全镇已有2家。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串联起小农户与大市场,让农产品从地头直通餐桌。
值得一提的是,双捷镇还不断深化科技赋能,拓展产业增值空间。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双捷镇与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农村科技特派员合作协议,就水稻高效种植、特色农作物引进、科学管理开展长期合作。协助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省海好捞生鲜农产品有限公司共建食品加工技术团队,帮助公司研发的金鲳鱼和鱿鱼干产品获评“广东岭南特色食品”。
乡村颜值“蝶变”
走进双捷镇,巷道整洁、屋舍俨然的景象扑面而来。两年来,双捷镇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聚焦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打造干净整洁、美丽舒适的乡村环境,让村庄从“一时美”迈向“持久美”。据统计,自2025年城乡环境提升行动启动以来,通过“清、拆、整、建”四措并举,8200余人次党员群众齐动手,清垃圾2100吨、整治“六乱”现象超6000处,村庄从“面子”到“里子”焕然一新。
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的“重头戏”。双捷镇统筹运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系统谋划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工作。如今,全镇131条自然村中,97%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今年计划新建改造11条村的设施,目前4条新建工程已完工。
而在农房风貌提升上,双捷镇以典型镇培育为抓手,高标准推进美丽示范主街、农房外立面改造提升以及美丽圩镇客厅工程。至今为止,38栋房屋已完成外立面改造,4条风貌示范带正推进687栋房屋改造,稻田艺术打卡点、古树公园等网红地标渐成气候,让乡村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

项目引擎“轰鸣”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双捷镇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新路径。在产业园区,广东桂之源肉鸡养殖项目正书写“联农带农”的新故事。该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创新模式,通过统一提供鸡苗、饲料、疫苗、技术服务和保价回收的“五统一”管理体系,已带动7户农户建成标准化家庭农场,创造13个稳定就业岗位,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目前一期11栋鸡舍已全面投产,二期18栋高效双层平养鸡舍正在科学选址。

而位于乐安村的乐安茅田田园文旅综合体则奏响“农旅融合”交响曲。近年来,该镇建成了村史馆、党建公园、古树公园等文化地标,创新布局四季采摘园、昆虫研学基地、集装箱咖啡店等特色业态,打造稻田艺术打卡点、房车营地等网红景点。
同时抢抓研学经济风口,该镇引进阳江市博毅研学教育基地项目,与阳东区了凡书院、星鹏中英文学校等多家学校建立战略合作,累计接待研学游客突破1万人次,成功走出一条“研学+文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从晨光里的农田到暮色中的文旅打卡点,双捷镇正以“产业强、环境美、项目实”的发展节奏,让“百千万工程”的蓝图在乡间地头徐徐铺展。
撰文:巫雅柠 刘丽君
【作者】 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