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住建部重点整治住宅工程“声味渗”等问题

更新时间:2025-04-15 00:09:00

4月14日,住建部官网发布消息称,住建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聚焦城镇住宅工程隔声、串味、渗漏等质量问题,开展重点整治。通知强调,要严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将隔声、防串味、防水作为审查要点。此外,住宅隔声要关注主动降噪与被动隔声设计举措。住宅防水要按照“防排结合、以排为先”原则,关注排水和防水措施是否完备。业内专家分析称,通过此类政策,有助于从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四个环节落实全链条监督检查,也更好聚焦“隔声、串味、渗漏”三个问题,真正推进好房子“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目标的实现。

源头阻断“声味渗”

通知明确,要严格落实标准规范要求,新建住宅项目要执行新标准。各地要督促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设计单位不得以“优化设计”等名义变相降低设计标准,施工单位严禁违反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自《住宅项目规范》5月1日实施起,新建住宅工程要严格按照新标准实施。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在城镇住宅工程质量问题中,隔声、串味、渗漏这三个问题的投诉最多、市场诉求很强。此次通知强调,各地要全面落实住宅隔声、防串味、防水等标准规定,并结合实际细化相关技术措施要求。

通知指出,要严格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将隔声、防串味、防水作为审查要点。各地要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将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送有关机构审查,指导审查机构将住宅隔声、防串味、防水等设计作为审查要点。

要关注主动降噪与被动隔声设计举措。住宅防串味要关注地漏、排烟道、排水管道存水弯等部位是否进行细化设计。住宅防水要按照“防排结合、以排为先”原则,关注排水和防水措施是否完备。要加强监管,参建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确需修改的,要按规定送原审查机构审查。

此外,要狠抓材料进场检验,坚决杜绝劣质“工程窗”和地漏等建材流入建筑工地。各地要严格落实建材先检后用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检测机构到施工现场取样,确保样本随机性和代表性,严禁虚假取样和送样。指导参建单位适当提高门窗、地漏、防水卷材等关键材料抽检比例,存在不符合项的,要进一步扩大抽检范围。外窗重点检测对角线尺寸、主型材壁厚、玻璃厚度,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等;地漏重点检测材质、水封深度、密封结构等,检测不合格的要按规定清出建筑工地。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实际上是此前发布的《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操版,内容更加细致,尤其是明确了对设计、材料和施工等前端环节的工作要求。其中设计环节非常明确对各种打擦边球或变相突破规范的操作进行管控,具有非常好的警示效应。而对于材料和施工环节,明确了建材质量严把关导向,为后续质量把控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严惩重罚违规失信企业

在施工图设计及材料质量的前提下,通知明确要开展实体性能检测,将检测结果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各地要在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前,督促建设单位组织隔声、防串味、防水等实体性能检测。住宅隔声性能检测重点关注门窗、分户墙的空气声,楼板的撞击声。排烟道系统安装完成后要进行气密、通风动力和屋顶风帽避风等性能检测。住宅防水既要检测防水,又要检测排水。督促建设单位将检测结果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

严跃进表示,此次明确将开展实体性检测,这其实是对房屋竣工交付前的“全身”体检和二次检查,也确保了房屋质量管控的体系化和全面性。检测结果将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这意味着后续购房者在房屋交房的时候,要更加重视此类《住宅质量保证书》。其对于住宅质量的保障和后续项目的维修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

通知还要求,组织全链条监督检查,依法严惩重罚违规失信企业。各地要组织开展新建住宅工程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全链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加强信用管理和市场现场联动,对发生质量事故或严重质量问题被责令全面停工的,以及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查处曝光,强化资质资格、从业限制等处罚,依法依规强化信用惩戒,落实市场禁入措施。

严跃进认为,从此类检查的措施来看,包括通报批评、信用管理、曝光、惩戒等。尤其是通报批评制度的推进,将更好地增强约束,推进后续高品质住宅的建设。其也和今年要推进的“树立好典型”的举措有效结合,正反两举措,有效推进“有奖有罚”的工作机制落地。

北京商报记者 王寅浩 李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