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摊牌了!我们包头人现在呼吸的都是水岸清风

更新时间:2025-07-10 09:44:00

中午十二点,阳光倾洒而下,四道沙河泛起粼粼波光,几只飞鸟轻盈掠过,在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北郊截洪沟岸边,散步的市民悠然踏着河边步道,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孩子们蹲在亲水平台边,兴奋地指着水中的蝌蚪叫嚷着。这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正是我市生态补水工程实施后的生动写照。

北郊截洪沟旧貌换新颜


为充分利用水库水资源,优化城区河道生态,今年,我市启动生态补水工程。该工程跨越昆都仑河,经11公里的北郊截洪沟,建立起昆都仑水库与北郊截洪沟和四道沙河补水通道,将水库水引入包头城区,构建起“东西互济、南北互通”的智慧水网,让干涸河道重现生机,更让市民生活环境蝶变升级。当清水首次流入北郊截洪沟,沉寂多年的河道瞬间“活”了过来。

青山区居民李娜站在北郊截洪沟岸边,带着孩子开心地玩耍。她指着脚下的清水感慨道:“以前这儿就像条臭水沟,风一吹尘土飞扬,路过都得捂着鼻子,根本不想靠近。现在可不一样了,水满了,树绿了,我们天天都来这儿遛弯,孩子也特别喜欢来玩。”

北郊截洪沟


“这次工程最难的就是找老管线。”市水务局建设与管理科科长陈鸿福回忆起施工过程,仍记忆犹新。由于地下管网年代久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图纸已泛黄模糊,好多地方没有记录。为了准确找到管线位置,施工团队白天顶着烈日在地下挖探坑;晚上则围着退休老职工,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同时,他们还充分利用了金属探测仪、管道机器人等先进设备,提高寻找管线的效率。

“好几次挖到地下,才发现多种管线交叉、地质松松垮垮,只能重新改路线。”陈鸿福说。经过近两个月的攻坚,这条“地下迷宫”终于被打通,为生态补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程充分发挥现有管网资源与水库汛期弃水资源,全程依靠自然地势高差自流,省去了电费成本。“补水成本从每吨3.35元降至0.48元,小投入换来大收益,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陈鸿福表示。

四道沙河绿意盎然


如今的北郊截洪沟和四道沙河已旧貌换新颜,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站在岸边远眺,澄澈的河水映着两岸葱茏的绿意,曾经干涸的河床如今已被清澈的河水填满,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的垂柳。河水潺潺流动,发出悦耳的声响。河岸两旁,垂柳依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整齐的绿化带和盛开的鲜花点缀其间。

清晨,有人沿着河边慢跑;傍晚,有人漫步在步道上,岸边的欢声笑语随着流水传向远方。这条“清水路”,不仅润泽了城市,更流进了百姓的心田。水脉连着城脉,水情系着民情。北郊截洪沟、四道沙河等河道的重生,为包头这座草原钢城注入了生态改善、民生提质、发展提速的“水动力”。

四道沙河绿意盎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配置精度与利用效率,强化设施管护,确保补水工程长期惠民,让更多河道焕发新颜。同时,通过织密生态补水网络,全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生态,为我市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筑牢水生态根基,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陈鸿福表示,市水务局将持续立足包头水资源禀赋,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优化生态补水结构,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动实现“还水于河、还水于民”的目标。






(文/图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岳宇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