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米深井到智能终端 矿山“智慧脉搏”的守护者
在百米深井与智能终端之间,东兴煤业调度中心副主任赵俊用15年光阴谱写着新时代矿工的匠心人生,从手持井下工具的普通电工,到执掌智能化矿山核心系统的技术带头人,他以匠心扎根煤海,用智慧与汗水守护着矿山跳动的“智慧脉搏”。
2022年,东兴煤业智能化矿井建设拉开帷幕。面对零经验、零基础的困境,时任办公室主任的赵俊带领团队开启“5+2”“白加黑”攻坚模式。他带领团队成员,不分白天黑夜,与厂家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看说明、查图纸,虚心向厂家技术人员学习请教,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开动脑筋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特长。经过无数次试验,按照工期进度圆满完成了矿井智能化设备相关工作,顺利通过省、市上级部门及专家的验收,建成了东山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座智能化生产矿井。
面对突发故障,赵俊永远是冲在最前的“逆行者”。一次井下掘进机通信系统发生故障,造成整个掘进工作面停止生产。当时正在外地脱产培训的他,连夜赶回矿井换上工作服,下井投入到抢修工作中,全身衣服被汗水浸透,直到故障排除,掘进机恢复工作,满是煤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事故风险、提升了生产效率。赵俊举了一个例子,在智能压风系统方面,通过对压风机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了对排气压力、流量、温度以及电机电流、电压、振动等参数的在线监测。改造前,压风机每天需三班专人巡检,手动记录参数,故障难以及时发现,人工切换操作繁重。改造后,系统实现了一键切换和故障自动切换功能,不仅减轻了人工工作强度,还大幅减少了因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时间。
工作中,为了做好安全管理,赵俊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并实施“听、看、摸、测、查”五字工作法,以及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闭环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专项整治检查、设备隐患排查工作,纠正习惯性违章问题。
新员工进入班组,他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认真讲解工作要领、技术规范,带新人熟悉工作中的每一项流程,提高技能水平和专业协作能力,实现团队人才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参加工作以来,赵俊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
从井下手持机器到调度操控满屏智能终端,赵俊用十余年光阴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凭着对煤矿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抱着任何岗位都能成才的信念和信心,赵俊几年如一日地扎根在百米井下,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年轻一代煤矿工人的壮美诗篇。
记者 司 勇 通讯员 白克玲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