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融合促发展 协同创新谱新篇——“三地七校”特教合作联盟第五期教研活动在怀宁成功举办
2025年4月2日至3日,由怀宁县特殊教育中心承办的“三地七校”特教合作联盟第五期教研活动成功举办。来自铜陵、池州、安庆三地7所联盟特教学校及安庆市内5所非联盟特教学校的近50名教师齐聚怀宁,通过实地研学、课堂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共探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育人根基
4月2日下午,全体与会教师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在邓稼先生平陈列馆,教师们通过珍贵史料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在陈独秀史料馆,大家重温革命先驱的奋斗历程;在海子文化园,诗意的人文景观与特教工作者的教育情怀交相辉映。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注入了立德树人的使命力量。

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提升
4月3日上午的教研活动在怀宁县特教中心多功能教室拉开帷幕。安庆市教研室特教教研员张兴华主持开幕式,怀宁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董学红出席活动,怀宁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院生致欢迎辞,强调此次活动对推动区域特殊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研讨环节亮点纷呈
生活语文课堂:第四届安徽省教坛新星何桂红老师以《姓氏歌》为主题,通过多模态教学手段,引导特殊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展现生活化课堂的实践智慧。

适应性体育活动:怀宁特教中心师生带来融合感统训练与趣味游戏的体能课程,彰显“康教结合”的创新成果。
孤独症教育研究:洪凤老师依托怀宁县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资源,在安庆师大督导老师刘文雅的指导下,呈现个性化支持策略,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县域经验。

安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赵子刚就安徽省重点课题《“十四五”时期县域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作成果交流,系统梳理县域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维赋能”模型,为基层特校师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共研共享 聚力前行
评课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课程设计、个别化支持、跨学科融合等展开深度交流。怀宁县教研室副主任、特教教研员陈玲从目标分层、教具开发、师生互动等维度进行专业点评,提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课程优化建议。

张兴华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活动成效:“本次活动展现了怀宁特教扎实的教研功底,实现了跨区域资源共享、多领域智慧碰撞,既是特教课堂改革的生动实践,更是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创新举措。”与会专家就持续深化三地七校协同发展机制达成了一致意见。
此次教研活动通过“红色研学+课堂实践+课题引领”三维联动模式,为皖西南地区特殊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标志着区域特教合作从资源共享向内涵发展的纵深迈进,为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注入新动能。
(图文/怀宁县特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