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心响实测:“能用版Manus”支持200+任务,中文优化不错
如果说,2025年开年的行业爆点,是由DeepSeek带来的深度思考模式。
那么由Manus引发的通用AI Agent(智能体)浪潮,则与MCP(模型上下文协议)一起,成为了接下来一段时间各家厂商着重去思考、发掘和推广的关键。
不过和DeepSeek不同,Manus这玩意,自公布之日起便显得神神叨叨的。
最好的证据就是,时至今日,国内用户依然没有什么好的体验方法,哪怕是小雷这种AI老玩家,基本上也只能通过录像去认知它,而看着老外在那里莫名其妙地感慨赞叹,只会让你对一款号称“变革”的产品抱有的好奇心变得愈加旺盛。
幸好,国内厂商显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4月25日,主题为“模型的世界,应用的天下”的Create 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在武汉体育中心举办,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表了主题演讲,分享对AI应用落地的新思考,现场更设有六大分会场,聚焦MCP、DeepSeek、AI编程等前沿热点。

(图源:百度)
有趣的是,在这次大会之前,百度其实已经偷偷在各家应用市场上线了一款名为“心响”的App,官方对这款产品的定位是超级智能体,或者更简单一点——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百度推出的Manus。
诶,就让没有体验到Manus的小雷,今天带大家体验一下百度这个平替版Manus吧。
初识“心响”
首先,我们来解释最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
“心响”是什么?
说实在的,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我也觉得有些奇怪,直到看到这个酷似阿拉丁神灯的图标,这才恍然大悟。
所谓“心响”,原来就是心想事成的意思。

(图源:百度)
在阿拉伯童话《一千零一夜》里,来自东方的少年阿拉丁,在洞穴中拾取了一盏魔法灯,不论阿拉丁想要什么,只需要告诉神灯,神灯就会帮他实现。
而在现实中,“心响”也是如此,不需要理解提示词、不需要掌握各种Agent智能体,用户只需要告诉它自己的需求,心响就会自动调用各种工具来完成工作,最终交付与用户需求契合的结果。
至少从产品页面看,“心响”确实希望成为用户的神灯。

(图源:百度)
体验“心响”的方式其实很简单。
跟字节的Coze空间不同,百度选择从移动端切入,目前只有安卓设备可以在应用市场下载使用,据说iOS已经提交上架了,期待ing...
进入“心响”App后,你可以看到三个底边栏目,分别是“灵感”和“我的”,以及最显眼的、正闪耀着光芒的神灯。
我知道你很急,我请你先别急,先看看“灵感”吧。

(图源:雷科技自制)
所谓“灵感”,本质上其实就是“心响”事先为新手用户预设的一系列任务模板,通过这些,你可以了解到,“心响”到底都能做什么,以及其他人都是怎么用的。
这些任务模板,被分类到哇塞、例行任务、城市旅游等一系列频道中,方便用户检索,据官方介绍,目前“心响”已经支持超过200种任务类型,涵盖了工作、学习、生活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工作学习、休闲娱乐都有了。

(图源:雷科技自制)
我来试着随便点开一个看看。
可以看到,似乎真的是用户只需要简单的一句话,AI就会自动分析、拆解任务、分步执行,最终呈现出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真能“事成”?
简单介绍完了,现在开始实测环节。
首先,我选择从一个既有的任务模板开始,修改其中的一部分需求,看看“心响”能给出怎样的表现。
“帮我整理24小时内手机数码品类的重要信息。”
然后,“心响”会把处理思路和过程分成三大步,共计16个步骤,并分别调用对应的工具来完成任务:

(图源:雷科技自制)
最终的交付结果是这样的:

(图源:雷科技自制)
实际体验下来,在整个任务处理过程中,“心响”都能做到完全自动运行,用户不需要知道AI使用了哪个智能体,调用了什么MCP服务,也能得出不错的结果。
总的来说,表现算是不错的了。
当然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能够确保“心响”提供的任务模板一定能涵盖自己的任务需求。
这时候,就该去点击那颗闪耀着光芒的神灯了。

(图源:雷科技自制)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最近在做一个手机横评企划,需要制作一张选品之间的配置比较表格。
以往想要实现这个效果,我需要自己一个一个页面翻过去,收集对应的产品参数、记录当前的产品价格,甚至还要自己去设计表格的视觉效果,哪怕有了大模型,也不过是得到一堆文本,依然需要自己查验、整理、筛选、设计。
就这样一张表格,有点耐心的读者可能还会看看,没有耐心的读者基本上一秒钟就翻过去了,多少让人有点悲伤。
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心响”呢?

(图源:雷科技自制)
那你会得到像这样一份,不仅参数信息异常详尽,甚至给出了价格信息和具体分析的html文件。
真正的图表,一键到位。
当然,这并不是说“心响”就没啥问题了,仔细查阅表格的话,你会发现心响给出的部分信息存在偏差,例如realme GT6的发布时间被放到了今年、影像参数莫名其妙升级到了双5000万像素组合等,都需要后期进行手动校对。
其次,目前“心响”生成的文件完全没有保存、分享和二次编辑的能力,但是据百度的同学跟我说,这几个功能很快就会上线了。
百度官方宣传的旅游场景,我也试了一下,就让它给我策划五一假期间的湛江两日游吧。
几分钟后,“心响”端出了一份像模像样的答卷。
它不但给出了两天的详细游玩攻略,还成功调用外部应用,直接提供了百度地图的导航线路。

(图源:雷科技自制)
至于安排的行程,以我一个湛江人的角度来看,也是没啥毛病。
然而,这个环节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心响”提供的这份旅行计划是完完全全的“孤岛”,用户可以查看它为你规划好的线路,但却不能把设计好的线路直接导进百度地图里。
我针对这个问题咨询了一下,得到的官方消息是很快会进行适配,可以期待一下。
不仅如此,你也不能通过这份计划跳转任何应用,哪怕这份旅游计划上的每一处景点,看起来都像是能够通过点击跳转至详情那样。
诚然,李彦宏在今天的大会上透露,百度搜索构建了MCP server的发现平台,未来可以索引全网市场上优质的server。
但这种相对割裂的体验感,依然是百度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结语:一个不错的开始
最后,来总结一下吧。
个人觉得,目前“心响”端出来的体验,确实有一定的惊喜在里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惊喜之处在于,“心响”的响应率异常的高。整个体验下来,我只遇到过一次停止响应的情况,过往需要一点基础和时间才能搭建的AI工作流,它几分钟就完成了,而且流程更清晰、执行更丝滑。
在我看来,AI本来就应该这样,用户提出需求,AI交付结果。

(图源:百度)
不足之处在于,哪怕抛开上面实际体验中遇到的问题不谈,现在“心响”对外部LLM API和第三方工具的支持并不出色,对于自家服务的整合也不够到位,整体显然没有达到全能AI助手的水平,只是让基础任务的完成变得更简单了而已。
考虑到这款产品本身只是百度内部一个年轻团队,用近似内部创业的形式自发产出的,其中的不完美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那些复杂繁琐、使用门槛高的AI工具,并不一定会被淘汰,至少不一定会在这个时间点被淘汰。
在今天举行的大会上,李彦宏表示,当前,智能体已成为AI应用的代名词,多智能体协作是下一个高价值的AI应用方向。
我个人是认可这个说法的,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大模型应用将从回答问题走向任务执行,智能体将通过深度思考、自主规划、执行和验证复杂任务,最终做到直接交付用户所需的完整成果,而非仅提供建议。
而随着百度“心响”、字节“扣子空间”的相继上线,通用智能体赛道也正式进入 “巨头混战” 阶段。
对比字节“扣子空间”,目前的“心响”显然是一款更偏向个人生活助手的产品,例如主打移动端应用而非PC端应用、在产品主页放置了大量趣味性的任务模板、强调旅游策划和信息获取之类的特征,都足以看出产品相对独特的受众取向。
百度能否通过更友好的方式,把通用Agent带给普通大众呢?
在我看来,“心响”的出现至少开了个好头,后续能否持续迭代优化,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值得我们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