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能量”的养生水,真能“养生”么?
红豆薏米水
“真煮慢熬无添加”
红枣枸杞水
“食补配方低糖轻负担”
……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
入夏以来
不少打着“轻养生”旗号的中式养生水
除了热衷和《本草纲目》“攀亲戚”
以“药食同源”为卖点
大都还标注着“0糖0脂0能量”
不少消费者质疑
养生水0能量
还有“草本活力”吗?
中式养生水销售火爆
扎堆攀亲《本草纲目》
中式养生水
所谓中式养生水,目前并没有统一“定义”,一般是指主打传统养生概念的即饮植物饮料。
记者梳理多家产业研究机构相关报告发现,大约从2018年国内某品牌推出红豆水饮品开始,中式养生水热度逐年上升,2023年初,某品牌主打的红豆薏米水和红枣枸杞水两款饮品上市4个月销售额破亿元,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下旬,市场上至少有23个品牌推出了49种口味的59款养生水新品,大麦饮、枸杞菊花茶、陈皮山楂水、金银花水等众多“草本养生饮”挤满中式养生水赛道。

多数养生水均称选用草本食材与本草配方(某电商平台中式养生水宣传文案截图)
线下情况:
6月28日,记者走访河北省石家庄北国超市旗下多家门店饮料销售区发现,无论货架上还是冰柜里,中式养生水不仅占据半壁江山,且大都稳居C位,诸如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等,约有10余种之多。
线上情况:
在盒马、七鲜等自营平台,记者检索发现在售的有苹果黄芪水、人参枸杞饮,以及配料中含西洋参、铁皮石斛、甘草、麦冬等更多中药成分的暑清元气水。
北国超市光华店一位饮品促销员告诉记者,从2024年开始,这类养生水销量就很不错,消费人群大多为女性和年轻人。
记者发现,名目繁多的中式养生水,不仅声称选料主打“头茬”“新鲜”,很多都打出了“药食同源”“还原古方”或“灵感来自传统民方”的旗号,不少品牌还搬出了《本草纲目》来验证其所言不虚。而在社交媒体平台和楼宇电梯广告中,甚至有品牌直接声称配方源自《本草纲目》或《中华本草》,且不乏“亲测验证”者自称“喝了三个月,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宣称“0糖0脂0能量”
“草本活力”还有吗?
记者查看多款中式养生水的标签说明和宣传文案发现,除强调原料产地“正宗”“功效”有“古方”验证外,不少产品都刻意突出“0糖0脂0能量”的概念。

很多中式养生水,都标注“0糖0脂0能量”(某电商平台两款中式养生水的营养成分表截图)
“0糖0脂”虽然恰好切中了年轻人“轻养生”“求健康”的理念,但“0能量”之类的表述却让一些网友“搞不懂”。网友认为,“抗疲劳”的红豆、“祛湿”的薏米,为啥“真煮慢熬”成一瓶养生水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就都变成“0”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朱毅副教授表示
一般来说,植物饮料中草本食(药)材的切片大小、水温、浸泡时间、水质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有效”成分溶出,因此添加量≠溶出量≠有效量。比如某款宣称能有效“抗疲劳”的人参养生水,尽管包装上“添加5克人参”字样十分醒目,但实际溶出量到底有多少,却只字未提。
依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当某种营养成分含量≤特定界限值时,可标示为 “0”。朱毅解释,这一界限值的设定,既考虑检测误差(低于此值检测准确性受限),也基于营养学考量(低于此值对实际摄入影响可忽略)。因此,养生水标注 “0糖0脂0能量”,虽可能是迎合 “轻养生” 需求,但也说明其添加的草本成分溶于水的营养物质较少,主要作用或许只是补水。
消费提醒
目前多数养生水的健康增益作用有限:不建议消费者因为追求所谓“祛湿”等功效而大量饮用,更不建议用“有味道的”养生水完全替代白开水。同时,因为有些草本成分(如酸性或酶类物质)可能会加速饮料瓶的微塑料析出,所以更应避免一次买很多长期存放“囤着喝”。
留心某些中式养生水的安全隐患:有的养生水虽然标称“0蔗糖”,但却添加了糖分不低的果汁浓缩液。此外,某些添加了何首乌、夏枯草等成分的养生水,长期大量高频饮用,可能引发肝损伤或药物相互作用等。
“0钠”等标注可能加重消费者认知误区:从健康角度来看,人们对钠的态度不该是“清除”而是“管理”。目前,除了“0钠”型产品,多数市售中式每瓶(500ml)钠含量最多50mg,不足每日限量的2.5%,虽然很“安全”,但并不适合某些特定场景的补水。如运动后大量出汗时,仅饮用此类低钠水而不是钠含量相对较多的白开水电解质饮品,可能引发低钠血症;此外,某些特定人群如慢性肾病患者饮用含钠的养生水,还需结合全日钠配额来统筹计算。
记者/李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