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伏再遭重创:没赶上“资产重估”的车,却掉进“关税炸弹”的坑

更新时间:2025-04-08 19:17:00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向全球加征关税。随后,各国或开启谈判或进行反制,不确定性和危机感在全世界蔓延,贸易大战的阴影也笼罩资本市场。当地时间4月3日、4日,美股接连遭遇大跌,两日蒸发6万亿美元市值。4月7日,全球股市陷入巨震,A股方面,上证指数收跌7.34%,深证成指收跌9.66%,创业板指收跌12.5%,全市2900只个股遭遇跌停。

其中,近年来持续下探的光伏板块再次上演市值大跳水,根据能源严究院的统计,A股111家光伏上市公司中107家公司股价跌幅超过7%,板块市值单日蒸发超2000亿元,跌幅在市场中居前。

4月8日,随着“国家队”入场撑盘,央国企纷纷宣布增持,A股有所反弹,上证指数收涨1.58%,深证成指收涨0.64%,创业板指收涨1.83%。但在光伏设备领域,虽然部分龙头如阿特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也迎来不错的反弹势头,但从板块整体来看,前一日暴跌超过10%后的回涨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多数光伏ETF还继续出现了1%以上的跌幅。

不过,从行业反馈来看,不少观点认为“关税冲击”虽有影响,但如此惨烈的下跌实属“误杀”。同时,也有投资者认为,在光伏行业基本面不佳的情况下,任何“雪上加霜”的危机,都可能成为压垮部分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缺乏业绩支撑,错过“资产重估”大潮

在特朗普的计算体系中,中国对美国的关税税率被认定为67%,美国已宣布将对中国加征34%“对等关税”,预计将于当地时间4月9日生效。而根据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的说法,叠加此前对中国的20%加税,累计加税将达到54%,对中国的总税率累计或将达到67%。

北京时间4月4日,我国率先出台反制措施,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的公告,自4月10日12时1分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此外,在反击“组合拳”中还包括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等。此后,特朗普又宣称,如果中国实施反制,自己将在4月9日对中国商品额外再加征50%关税。4月8日,在我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近年来中美贸易虽波折不断,但往来仍然频繁,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6%左右,达到6882.8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5246.6亿美元,同比增长4.9%,后者也仍是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而中国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同比下降0.1%,对特朗普来说,贸易逆差的扩大也成为了其加征重税的理由之一。

显然,两个贸易大国的争端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不过,虽然美股、A股在“对等关税”公布后都受到重创,但从开年以来的情况来看,走势还是有所分化。其中重要的影响节点包括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以DeepSeek春节前后爆火为标志的中国资产重估热潮。

实际上,美股以“科技七巨头”为代表,今年2月起股价就已持续承压,而从1月中旬起到“对等关税”公布前,A股上证、深证、创业板反而都有6%-8%的涨幅,人工智能板块涨超20%,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涨28%。

但同样是“新质生产力”,近几年已持续下跌的光伏设备板块,通过这波普涨吃到的红利却不多,板块总体涨幅仅在4%左右,市值龙头阳光电源4月初(“对等关税”公布前)的股价较1月中旬甚至还出现微跌。有光伏茅之称的“隆基绿能”,虽然在此期间有5%左右涨幅,但4月2日的收盘股价也基本只是与年初1月2日的开盘股价持平而已,市值较2021年11月的高点缩水约78%,到了4月8日收盘,这一数字扩大到了80%。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光伏没能乘资产重估的车“上道”,一方面是因为去年业绩情况陆续披露,头部企业动辄数十亿的年亏损,让这一赛道失去了业绩的基本支撑;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在创新科技快速迭代、新兴产业一波波涌现的时下,光伏实在已算不上新鲜力量,反而屡次陷入周期之中,让投资者倍感无奈。

关税多年受害者,没能逃过“特朗普冲击”的余威

中国光伏设备因欧美日澳等国的太阳能发展需求而崛起,即使在国内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后,海外需求也仍是各大企业营收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美国此次加征关税,对光伏行业真有那么大的影响吗?

单从区域市场的角度来看,美国是目前全球光伏产品售价最高的区域之一,被行业视为“利润高地”,在国内、欧洲等主流市场越来越卷、价格越来越低,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卖不上价”的情况下,这块“肥肉”自然不好割舍。

但与此同时,美国对光伏的“关税大棒”可不是从今年才大挥特挥的。

早在2010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就启动了对中国光伏、风能、电动车等新能源产品的“301调查”,并于2011年对70多家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到2012年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后,多数应诉光伏企业的税率已经提升到30%以上,很多国内产能自此就退出了美国市场。

2024年全年,中国光伏组件对美国出口额仅8亿人民币出头,在记录在册的近200个国家中仅排名第38。就连被认为美国本土严重“缺货”,大量依靠境外产能的电池片,中国对美出口也刚刚超过1亿人民币,在所有出口目的地中排名第13。

而对于头部企业来说,以往主打美国市场的大多是在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海外产能,但在特朗普上台前,拜登政府已于去年取消了东南亚四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光伏的关税豁免,并展开一系列新“双反”调查,拟对相关国家出口光伏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比率最高可达271%,也就是说,在此次“对等关税”宣布、落地前,以往美国本土以外产能主基地通往该市场的通道已多被堵塞。

2023年起,预判到贸易壁垒会愈发高涨的头部企业纷纷到美国本土建厂,目前晶科能源、隆基绿能、阿特斯、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龙头均已在美国本土建厂,其中部分工厂也顺利投产,虽然也存在供应链来源的问题,但至少这部分产能不是“对等关税”的直接受害者。

实际上,在“对等关税”公布后,很多媒体、机构、从业者也表示,考虑到美国针对中国光伏本就极高的贸易壁垒,此次加征关税的实际影响不大,资本市场表现更多是受恐慌情绪影响,属于“误伤”。包括爱旭股份、天合光能等部分头部企业也回应称相关关税政策对公司目前的出货和经营影响较小。

不过,钛媒体APP此前也曾提及,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光伏工厂,需要依靠《通胀削减法案》(IRA)的补贴来获取投资回报,但特朗普同样是这项政策的坚定反对者,目前IRA相关税收抵免发放已经暂停,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在美国市场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此外,近两年中国光伏企业也在寻找除东南亚四国、美国以外的产能出海目的地,包括此前不在东南亚四国“双反”打击范围内的印度尼西亚,以及愈发引人关注的阿联酋、沙特等中东新兴市场。据钛媒体APP了解,近期土耳其、孟加拉国等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光伏企业的关注。不过,欧美往往是这些海外产能的主要目的地,在美国全面加征关税后,这些投资计划可能也要面临重新评估。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分析指出,在新能源领域,光伏受到“对等关税”的影响要远小于电池、新能源车产业。而且,在以往多年的博弈中,光伏行业在应对关税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很多合同通常已包含应对关税的条款。而将视线稍稍拉长,“对等关税”的落地很可能让中国企业更积极地去开拓新兴市场,但目前仍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上游设备的美国光伏本土产能,很可能因供应链受到的关税影响,进一步失去竞争力。(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