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张签证,一夜作废!美国撤销签证如“关闸”|看天下
据美国国务院一位匿名官员介绍,美方今年已撤销逾6000名学生签证。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赴美学习的强硬举措。数据显示,今年春天,全美有超过4700名外国学生的在美合法身份被撤销,当事人事先都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事件引发全球教育界、移民权益团体及多国政府的强烈反应,其背后的政策转向、执行细节与长期影响成为舆论焦点。

美国签证(图/网络)
从学子到棋子——当求知者被贴上“潜在威胁”标签
留学生们各怀求知研学梦想前来,然而,特朗普却将其视为“潜在威胁”,让留学生沦为向选民展现强硬“安全“政策的棋子,被异化为政治筹码:他们的学术理想、家庭积蓄、未来规划,都成了白宫椭圆办公室里一张可以随手撕掉的便利贴。
关于签证被撤销的原因,美官员称,相关学生在签证过期后仍留在该国或违反了法律,并指出这些违法行为“绝大多数”是涉及袭击、酒后驾驶、入室盗窃和“支持恐怖主义”等案件。然而,这些指控并未提供具体证据。更严峻的问题在于,美方5月底突然叫停全球使领馆的学生签证面谈;6月虽重启,却同步启用近乎“裸检”的审查清单——申请人须交出所有社交媒体账号及密码,违者视为“隐瞒事实”。由于标准模糊、程序封闭,签证撤销已从可预期的行政决定,沦为难以监督、无法申诉的“黑箱”工具。
“裸检”清单:交出密码,否则就是隐瞒
特朗普把6000名留学生一夜之间变成“可撤销对象”,此举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一系列精确计算的政治组合拳。据学界及媒体分析,他的动机可分解成三条主线:选票战术、文化战争、大国博弈。
2024年出口民调显示,60%没有大学文凭的选民把票投给了特朗普,他们认为“外来高学历移民”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工作岗位。把留学生塑造成“潜在恐怖分子”“签证逾期者”,特朗普就能在大选广告中对基层选民宣告:“我把工作岗位留给了美国人。”
其次,哈佛、伯克利等名校是多元、平权、LGBTQ议题的大本营,天然站在MAGA叙事对面。把“精英大学”与“外国人”绑定,可以有效动员保守派基本盘,还能够削弱高校财力,既打击学术左翼,又节省了联邦政府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财政补贴。
另外,美国高校27%的STEM博士生来源于中国,限制签证可直接拖慢中国AI、量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人才回流速度,其博弈竞争意识不言而喻。
12%收入告急,全球人才版图大挪移
国际学生是美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教育协会(IIE)数据显示,国际学生占美国高校总收入的12%(2024年为387亿美元)。加州大学系统校长迈克尔·德雷克警告:“若政策持续,2026学年国际生入学率或下降40%,部分依赖全额学费的文理学院面临倒闭风险。”
美国的撤签不仅影响了国内的教育,这场签证危机,正在悄然重塑着全球学术科技生态。以前,去美国几乎是许多理工科学生的默认选项,而现在他们的申请开始大量转向德国、荷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长远来看,美国留学申请的紧缩政策将大大降低其在全球科技人才竞争中的优势。
当教育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课堂里的多元声音、实验室里的跨国合作、初创公司里的未来专利,都可能在一夜之间蒸发,美国高校、高科技产业乃至全球科研网络,都在为这场政治秀埋单。教育不应成为选票与筹码的牺牲品,应保障留学生的正当权益——把签证还给学术,把未来还给学生。
文|记者 吴大海 实习生 彭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