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以“微专业”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大格局”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大连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持“城市大学服务城市、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以“微专业”为小切口,探索构建“主修+辅修+微专业”三维培养模式,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协同创新,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学校已开设20个微专业,覆盖人工智能、氢能科技等前沿领域,首批微专业的192名毕业生已于2024年6月走向社会。学校以“发挥多学科优势 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题,于2024年3月30日在辽宁省本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上作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交流发言,得到兄弟院校的高度认可。
聚焦学科交叉,打造人才培养“新引擎”。完善学分管理体系,学校出台《本科生选课管理办法》《本科学生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管理办法》《微专业、辅修专业及辅修学士学位管理办法》等制度,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一是依托特色学科专业,构建“主修+辅修”培养模式。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日语等8个辅修专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二是瞄准现代产业需求,推出“主专业+微专业”培养模式。2022年6月首批开办9个“微专业”,通过“小学分、强实践、跨学科”的灵活课程模块,助力学生快速掌握行业核心技能,弥补传统专业培养周期长、知识更新慢的短板。三是增设特色专业课模块。各专业开设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重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近三年,累计1198名学生通过辅修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三型”微专业体系。学校以支持学生成长发展为导向,精准对接区域重点产业,依托8个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汽车、IT、数字制造与智能运维等)及22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精准打造三类微专业集群。一是做优交叉复合型。抢先布局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数智化管理与决策等4个微专业,赋能学生开拓视野,培养跨多学科思维,提升成长发展力。二是做强急需紧缺型。重点打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数字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财务审计与风险控制等6个微专业,助力学生更新知识,强化技术应变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三是做大应用技能型。试点开办了科学教育、教师教育、婚姻家庭心理教育等10个微专业,帮助学生补齐知识,补强专业技能短板,提升行业适配性。未来还将增设低空经济、国际康养等微专业,并开设职业培训模块,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求职适配性。
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夯实育人质量根基。学校坚持“地方大学服务地方”,以“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和中国(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自贸提升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四新”建设引领专业结构优化和专业内涵提升,凸显综合性、地方性特色。一是构建多学科协同发展格局。以“做强工科,做活理科,做新医科与农科,做精文科,做优社会学科”为导向,实现工科、医理农、人文、社科四大学科板块的本科招生数分别占比 35%、25%、18%、22%,每年控制本科招生专业55个左右,建设理工、医农、人文、社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二是建立“预警-调整-升级”专业优化机制。落实教育部学科专业调整改革要求,制定相关方案,不断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质量预警,对黄牌专业停招或减招,对评价已达标专业恢复招生,持续优化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形成“动态进退”。近两年动态调整67个备案本科专业,暂停13个滞后专业招生,新增足球运动、智能建造等新兴领域专业。对4个专业亮黄牌实施停招或减招措施,并要求12专业制定优化调整行动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行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三是建立“标杆牵引”与“内涵深耕”双驱动机制。制定《大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总体建设方案》,开展对标建设,推进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迭代升级课程群,强化产教融合,开发建设“学科交叉+产业需求”的具有“四新”内涵的特色课程、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和校企共建课程,构建“评价-反馈-改进”闭环质量保障系统。通过“标杆专业引领”与“内涵建设深耕”,推动学科专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构建“动态优化、持续改进”的专业发展新生态。
科教产教双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聚焦区域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商务经济、民生服务保障等急需领域,分类建设工程类、医学-理学-农学类、人文类三大优势专业板块和社科类特色专业板块,逐步形成以多学科协调发展、应用特色鲜明的匹配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以“四新”建设为引领,实施“双百”计划,即20个微专业开设100余门微专业核心课程和55个招生专业开出100余门跨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与校企共建课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深化改革。学校持续迭代升级微专业体系,紧密对接辽宁省“十四五”规划与大连自贸片区建设需求,为东北全面振兴输送更多“精专业、强实践、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大连大学通过“微专业”培养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主专业与微专业、辅修专业协同发展、多学科交叉联动的育人新格局。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更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的使命担当,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