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女娲的故事有哪些(上古神话中,女娲留下5大传说)

更新时间:2024-10-04 09:50:41

上古神话是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上古神话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记载上古神话内容最多的古籍,当属《山海经》。《山海经》一书中记载了很多经典神话,比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最难能可贵的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改动很少,基本上保持了上古神话的原貌。

今天“史书凌轩阁”就依据《山海经》、《淮南子》等古代神话典籍,来聊一聊女娲。女娲是古代神话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女神,没有之一。女娲在上古神话中共留下了五大传说,其中两个家喻户晓,另外3个你知道吗?

两个家喻户晓:女娲造人、炼石补天

说起女娲娘娘留下的神话传说,最为著名的两个就是“女娲造人”和“炼石补天”。这两个神话我们在上小学时应该都学过,算是基本常识,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咱们就先来说一说“女娲造人”。在世界各地的上古神话中,都有“神创造人”这种类型的神话。例如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有特殊功能的粘土,仿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凡人。

女娲的做法跟普罗米修斯如出一辙,她也是用泥土加上水,捏出了凡人。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想,从“神创造人”这一神话共性上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最初时,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基本一致,上古神话就能体现出人们对世界的这种认知。下面咱们再来讲讲“炼石补天”。

“炼石补天”是上古神话中最为精彩,也最动人心魄的一个传说。这天好端端的怎么就有了个大窟窿呢?这是水神共工干的。在《淮南子》中有如下记载:“共工氏,任智刑以强,以水乘木,乃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者,地维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看了《淮南子》中的记载,咱们也就知道了这事发生的原因。水神共工打不过火神祝融,他自己生闷气,用脑袋撞断了不周山。如果是一般的山,问题也不大。但是这不周山是天柱。不周山一断,天地倾斜,天上还露出了一个大窟窿。

天河中的水都从那个大窟窿中冒了出来,凡间陷入一片滔天巨浪之中,这可怎么办呢?在这关键时刻,黄帝没有出手,帝俊没有出手,伏羲也没有出手,女娲出手了,她不忍心看凡人无端遭受苦难。于是女娲采集了五彩神石,她把神石炼化成液体后,成功补住了天上的大窟窿。这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

另外三个传说你知道吗?

上古神话中,女娲共留下五大传说,女娲造人、炼石补天这两个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另外三个你知道吗?下面咱们就来讲一讲剩下的三个传说。

1、女娲斩龙断鳌。

女娲“斩龙断鳌”的传说是紧随“炼石补天”之后的。炼石补天只是把天上的大窟窿堵住了,可凡间还是一片汪洋,因为天地四极倾斜了。女娲没有休息,她“斩龙断鳌”,全力以赴恢复凡间的安宁。《淮南子》中有如下记载:“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颛民生。”女娲断掉了神鳌的四足,支撑起了天地四极。接着又斩了一条兴风作浪的黑龙,凡间的洪水这才褪去。上古神话中,女娲当真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2、女娲一日七十化。

在《天问》中有如下记载:“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在《淮南子》和《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那咱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一日七十化”到底是什么意思了。如果只从字面意思解释,“化”的意思是变化,也就是说女娲一天可以变化七十次。但是,“化”字也有化育、化生的意思。

如果这里的“化”是化育、化生的意思,“女娲一日七十化”的意思也就是说女娲一天可以化育、化生七十种东西。笔者还是比较认同第二个观点的,盘古开天辟地后,他只化成了凡间的山川江河、风雨雷电,凡间的万物生灵并不是盘古变化的。在《山海经》中有一句记载证明了这一点:“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这十个神人,就是由女娲的肠子变化而来的。

3、女娲作笙簧。

女娲最后一个“作笙簧”的传说,知道的读者应该不多,笔者也是研究各部古代神话典籍时才发现的。“笙簧”是一种乐器,笙有十三根管子,簧是笙里面的薄片。古时候有竹子做的笙簧,也有铜做的笙簧。上古神话中,是女娲发明了“笙簧”这种乐器。也许有读者看到这里一愣,这算哪门子神话传说,不就是发明了个乐器吗!其实这里面另有深意。

在古代,“笙簧”这种乐器代表着姻缘和繁衍。女娲娘娘制作了笙簧,她也就是上古神话中最早掌管爱情、婚姻的女神。女娲作笙簧,也就代表着凡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凡人的生息繁衍。好,以上就是女娲的五大传说,其中女娲造人、炼石补天家喻户晓,另外三个你知道几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