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口腔护士:更像是医生指尖的延伸

更新时间:2025-05-11 20:4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人物名片

章作号,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牙周黏膜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从事口腔护理工作14年。

人物故事

走进长沙市口腔医院友谊路院牙周黏膜科诊室,当患者躺上牙椅时,记者看到,护士早已备齐了所有器械。三用枪、口镜、光固化灯……在操作台上摆放整齐,随时听从医护“召唤”。但护士的工作,远不只是传递器械那么简单。

车针在牙科高速手机中,有节制地“咝咝咝”奏响着。医生抬腕的刹那,护士章作号手腕轻转15度,充填器已精准递入医生掌心。无声的“四手芭蕾”操,这位浏阳姑娘已舞动了14个春秋。

“14年前,我第一次进入诊室的那个清晨,盯着器械台上那些相似的拔牙钳,手足无措。”章作号说,当时的带教老师,从她颤抖的手中接过“对不上号”的上颌钳,“哎哟”,患者一声叫喊惊醒了她。“我们口腔护士不同于综合护理,更像是医生指尖的延伸。”老师的这句话,章作号至今铭记在心。既要熟记车针、充填器等数百种器械,还要掌握藻酸盐调拌的黄金30秒,更要读懂口腔医生每一个眼神、每一种手势。

去年冬天,诊室来了一名特殊患者。7岁的乐乐(患者均为化名)蜷缩在候诊椅上,他牙龈是肿的,小脸痛得煞白,乐乐妈妈急得直抹眼泪。常规检查发现,孩子因乳牙滞留引发牙周脓肿,需要立即处理。当治疗椅的升降声响起时,乐乐害怕了,突然尖叫着扑进妈妈怀里,小手死死攥住妈妈的衣角不肯上椅。

章作号蹲下身,把温热的听诊器轻轻贴在孩子掌心说:“你看,这个小喇叭能听见你的心跳呢!”孩子一下愣住了。章作号掏出手机,播放小朋友最爱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乘机将卡通贴纸贴在治疗椅扶手上。局部麻醉时,她握着孩子的小手说:“现在我们要给牙齿穿上小盔甲,这样小怪兽就咬不动你啦!”

一个简单的互动,让原本需要镇静治疗的患儿,在局麻状态下完成了治疗。临走时,乐乐用抹眼泪水的小手,在章作号的防护服上画了颗歪歪扭扭的爱心。

“口腔护理的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章作号说,消毒灭菌必须一丝不苟,因为口腔是个有菌环境,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感染;器械传递必须准确无误,医生在专注操作时无暇分心;材料调拌必须比例精准,哪怕多一滴或少一滴液体,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通过这些年的磨练,面对牙病恐惧症患者,她独创“握手安抚法”,让吸唾管运作与情绪疏导同步进行。

今年初,82岁的张娭毑检查显示,其下颌骨的牙槽嵴如退潮后的礁石般嶙峋,旧义齿在萎缩的牙龈上打滑,每次咀嚼都像踩着硌脚的卵石,痛苦无比。

章作号取来温热的藻酸盐印模材料,与护士一起哼着《茉莉花》——她们了解到,这是老人年轻时的拿手曲目。当印模膏在口内缓缓流动时,章作号轻托着老人的下颌,顿时老人的眼角漾开了笑意,经过五次精细调改,树脂基托终于如合榫般吻上了颌骨曲线。后来复诊,张娭毑报喜说:“我现在连炒黄豆都能慢慢吃了!”

“牙周黏膜科,没有急诊的惊心动魄,但正是这份平常中的坚守,让护理有了更绵长的温度。”去年春天,一位因长期化疗导致口腔溃疡的年轻患者小林,成了章作号护理团队的特殊关注对象。小林因白血病治疗后免疫力低下,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溃烂让她无法进食,甚至因疼痛拒绝治疗。

章作号护理团队以“无声陪伴”打破僵局。每次治疗前,接诊护士会提前半小时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签,轻轻擦拭小林的口腔;治疗中,章作号紧握着小林的手,用手机播放轻音乐;治疗后,护士们轮流陪她聊天……渐渐地,小林开始主动分享化疗日记,甚至在康复后成为科室的“爱心志愿者”,还开导新患者如何与疾病共处。3个月后,当小林终于能笑着吃下一口面条时,她红着眼眶告诉护士们说:“是你们让我觉得,原来疼痛里也能开出温馨的花来!”

“小林的故事让我想到,暖护不仅是技术的精准,更是对患者心理需求的细腻感知。”章作号说,为此,科室建立了“慢性病患者关怀档案”,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家庭支持纳入常规护理流程。

采访接近尾声时,作为护士长的章作号在一旁对新进护士说:“3D打印的种植导板,误差必须控制在毫米内。”她说,从传统印模到数字化扫描,从手工调拌到智能材料调配仪,口腔护理学科正走在数字化、专科化快速发展的路上。

护士节祝福

我认为,护理工作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让技术带着温度落地。愿我们每一位护士都能“用绣花功夫雕琢病人健康,以读心智慧传递患者温暖”。祝愿所有的护士姐妹节日快乐、开心健康! ——章作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