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宁街烟火气到武商奢侈品,武汉二手市场加速生长
近日,武汉正式获批成为全国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城市。未来三年,武汉将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升级。
目前,武汉拥有传统交易场所泰宁街旧货市场。武商城市奥莱聚焦二手奢侈品,将在重点商圈建立循环市集。这初步形成多层级二手流通格局。
不久后,泰宁街将优化环境设施,扩展经营时间。在武商城市奥莱,1000平方米门店将于年内亮相,设置展销、寄售、鉴定护理区域。
构建二手流通新生态,将进一步盘活社会闲置资源,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泰宁街。受访者供图
【1】二手老物件成卖点,吸引中老年和大学生
泰宁街老市场邻近热闹的江汉路。笨重的黑白电视、有些掉漆的复古摆钟、锈迹斑驳的老式煤油灯,这些承载一代人记忆的旧物,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
这个身处老汉口闹市中心的“跳蚤市场”,二手老物件以复古怀旧为卖点。泰宁街老市场运营负责人徐先生对九派新闻表示,“小而美”的泰宁街是自然形成的二手流通市场,经营面积不大。基于区位优势和经营模式,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泰宁街地处市中心,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自然淘汰后,能存活下来,说明商户能赚钱,满足了市民的消费需求。
泰宁街独特的消费场景,既为中老年群体提供线下“赶集”体验,又成为大学生周末休闲打卡地。市场现存商户中,部分已自发尝试网店经营,涉及钱币、相机、磁带等特色商品。
周末,不少大学生会光顾,淘乐器、碟片、眼镜等物件。在某社交平台搜索“泰宁街”等关键词,会出现“打卡攻略”“复古氛围拍照”等帖文。
徐先生介绍,武汉三年试点期,泰宁街将从多维度推动市场升级。硬件改造上,将优化环境设施,改善脏乱差现象,向规范化发展;时间延伸上,从现有周末白天经营扩展至全天,拟与江汉路、保成路夜市形成联动;空间拓展上,将探索跨区复制模式,比如正在招租的汉阳区莲花湖公园仿古建筑,在公园内不影响交通与市政。
泰宁街也考虑集中现有商户网店资源,成立统一线上平台。
“泰宁街保留了城市烟火气息,其二手流通模式兼具环保价值。”徐先生表示,通过促进家电、日用品等二手交易,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对于年轻群体来说,老物件交易场景成为感知70~80年代生活的文化窗口。
【2】高奢和二手奢侈品均有规划
武商城市奥莱依托武商集团生态链体系,构建差异化经营。
集团旗下的武商Mall、武商摩尔聚焦国际品牌专营,武商梦时代聚焦集合店,武商城市奥莱定位“奢侈品循环枢纽”,通过回收消费者闲置商品,形成“购买—置换—再流通”闭环。
企业拟投资千万打造二手奢侈品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首期1000平方米门店将于年内亮相。武商城市奥莱总经理潘宏伟对九派新闻表示,项目旨在破解当前二手奢侈品市场个体经营乱象,构建标准化交易生态。
据项目规划,这里的“黑石区”专设香奈儿、爱马仕等高奢产品展销柜,另一块区域将寄售二手奢侈品。潘宏伟介绍,武汉现有300-400家个体二手商户,存在商品保真度低、价格体系混乱等问题。“我们将通过国企信用背书,整合零散商户资源,建立带中检认证的标准化平台。”
区别于传统二手店,循环商店采用“4S店式”展陈模式。在主展区,消费者可直观查验商品成色。配套的鉴定养护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常规护理当场完成,复杂维修则对接合作工坊。目前企业正与中检集团洽谈合作,未来每件商品都将悬挂专属认证标签。
“从回收到养护再到二次流通,我们构建的是完整产业闭环。”潘宏伟算了一笔账:专业鉴定师需经3个月脱产培训和半年实操,单科认证成本超2万元。为此,企业联合机构启动人才孵化计划,首批学员已接受皮具类鉴定培训。
国企入局有望重塑二手奢侈品行业生态。税务合规是国企面临的特殊挑战。潘宏伟透露,目前正与市商务局、税务局研究适配政策。国企经营二手奢侈品尚属新兴业态,“上海、杭州规模较大的都是私营、民营企业,我们正探索合规化交易模式。”据悉,项目首年销售目标定为6000万至1亿元。
武商集团发布的估值提升计划中,提到了“创新经营”。潘宏伟表示,二手奢侈品会是武商今年最主要的创新经营方式。
配合线下门店,武商奥莱同步推进“线上仓”建设。现已完成抖音、小红书企业店注册,正待平台资质审核。据调查,当前国内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业内数据显示,武汉二手奢侈品交易量位于全国前十。
【3】二手交易将迎来爆发性发展机遇
二手经济不仅是绿色转型的“加速器”,更是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多个城市加入了二手经济的新赛道。
重庆制定《推动美丽重庆建设促进绿色商务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全市二手商品交易发展目标和思路。成立首个省级旧货流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40余家。
重庆已培育80余家各类二手商品流通企业,建成57个二手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已形成21个大型综合市场、20个专业市场、N个社区网点的“21+20+N”二手市场布局。
青岛逐渐形成“一区一特色”及传统旧货市场和新兴二手电商平台结合的发展格局。青岛市商务局统计,目前全市有自建4家互联网交易平台的企业,另外还有成规模的旧货交易市场30余处,设有二手交易区的集市100余处。
据初步统计,2024年青岛市域内二手手机、二手服装、二手家具、二手车等二手商品交易额估值约为200亿元,拉动新品消费约470亿元,分别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7%左右。
据中国旧货业协会综合各机构数据测算,2023年,二手流通行业交易额约为13200亿元,同比增长5.6%;线上交易额约为5520亿元,同比增长15%。报告显示,中国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突破3万亿元。
倡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二手经济将迎来爆发性发展机遇。
九派新闻记者 李曾卓
编辑 曾金秋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