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重点布局7个医疗仪器产业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新高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大到CT、核磁共振仪,小到心脏支架、人工晶体,医疗仪器设备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医疗仪器产业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4月10日记者了解到,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优化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化、高端化、高品质产业园区,打造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背景】中低端突围瞄准高端化集群化
驼人集团研发出河南首台国产血液透析机,关键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翔宇医疗生产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可自动对诊前和诊后参数进行加权评估计算,实现大数据分析;安图生物“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为临床微生物快速精准鉴定提供了“河南造”高端产品……
河南作为国内医疗器械重要的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近年来培育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竞争力的医疗装备领军企业。但总体上看,医疗仪器产业仍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
为破解“卡脖子”难题,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省委、省政府将医疗仪器产业纳入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体系,将聚焦“四高四争先”,瞄准高端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高效诊断产品等医疗仪器设备细分领域,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规划布局若干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健全功能服务配套,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医工协同创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优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
按照《方案》,到2027年,我省力争形成2个规模100亿元产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内外医疗仪器设备龙头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专精特新医疗仪器设备企业和硬科技初创企业,创新医疗仪器设备获批累计突破5个,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
到2030年,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3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医产协同的产业生态,带动全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未来,我省将加快在医疗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新赛道等的全面突破,优化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将首创、填补空白、解决‘卡脖子’设定为发展的关键词。”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
【布局】“一区一园一主业”七园协同错位发展
聚焦我省医疗仪器产业发展重点方向,按照企业集聚度高、增长潜力大、配套条件好的原则,《方案》明确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重点规划建设7个专业化、高端化医疗仪器产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构建“一区一园一主业”的发展格局。
我省明确了各园区功能定位、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引导企业和相关资源向园区集聚,防止遍地开花。
具体来说,航空港区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围绕医学影像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医用机器人等领域,提供医疗仪器设备一体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100亿元、300亿元。
郑州经开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聚焦体外诊断仪器、高端植入类医疗器械和生物改性材料、高端基因检测设备、医用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研发攻关,促进高端医疗仪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75亿元、150亿元。
郑州高新区数字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聚焦心电诊断、肿瘤诊断、体外诊断、高端光学精密显微影像等领域,强化高精度传感器、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技术攻关,开发流式细胞仪及试剂、肿瘤全自动细胞病理诊断仪、激光医美设备、自动化检验设备等新产品。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75亿元、100亿元。
新乡市特色治疗设备及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园区,聚焦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治疗装备、高值医用耗材等领域,培育发展有源医疗设备配件产品及血管介入、消化道介入、骨科植入、透析耗材等高值医用耗材产品,打造医疗器械展示、交易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200亿元、500亿元。
安阳市智能康复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推进康复治疗机器人、AI中医理疗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研发和成果转化,围绕神经康复、运动辅助等领域建设脑机接口研发生产设施和应用示范场景,突破脑信号采集、仿生关节等关键技术。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50亿元、100亿元。
商丘市智慧医疗及康复设备产业园区,聚焦AI大数据医疗诊断、高端康复设备、医疗耗材、智慧穿戴产品、运动健康器械等领域,重点布局AI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中医数字化设备、大数据智能诊断设备、智能康复辅助器具、智能穿戴终端等智慧医疗仪器设备。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60亿元、150亿元。
信阳市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园区,聚焦高端精密医用设备、家庭护理保健设备、新型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医疗器械展示、设计、孵化、检测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力争到2027年、2030年产业规模分别超过50亿元、100亿元。
【任务】八项举措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方案》从编制方案、空间保障、搭建平台、医工协同、数智融合、产业聚链、招商引资、健全机制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我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突出需求牵引,完善软硬环境。结合医疗仪器企业对载体空间和配套服务的特殊需求,提出打造“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梯级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一站四中心四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立“平台公司+运营公司”的管理运行机制,为各类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服务,打造一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强化创新引领,构建产业生态。紧跟医疗仪器科技变革趋势,坚持依靠创新链带动做强产业链,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围绕医工协同创新、数智赋能发展、创新示范应用、产业链群集聚等方面提出建设任务,推动医疗仪器企业和医疗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一流创新生态、产业生态。
培育壮大医疗仪器产业,打造我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离不开政策“组合拳”的全方位护航。根据《方案》,我省将聚焦医疗仪器设备产品研发、临床试验、注册上市、生产落地、入院应用等关键环节,做好全流程服务指导,加大财政、金融、用地、人才、审批和产品推广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实行研审联动、研检联动、优先审评审批,优化特别审查程序,压缩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时限50%,支持企业开展首台(套)产品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等。
我省还将建立省市协调联动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对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设立医疗仪器产业基金,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弹性供应,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高校学科建设。通过“硬环境”提质与“软服务”优化,加速医疗仪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为健康中原建设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