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考古体验课堂清明踢“蹴鞠”

更新时间:2025-04-04 22:44: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清明,承载着中国人慎终追远、踏青迎春的双重意义。4月4日,郑州市文物考古院精心策划,在“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原有考古体验活动基础上“再升级”,推出清明节特别活动之“蹴鞠”,一场场知识与技巧的“头脑风暴”在考古体验课堂连续三天向广大观众游客“张开怀抱”。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历汉唐宋发展,成了一种玩法多样的民间体育运动,后传播至欧亚。2006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际足联确认为现代足球起源。清明时节“士女踏青、蹴鞠簪花”的盛景在《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特别还原了古人习俗“清明蹴鞠”,让观众在运动中感受古人的春日雅趣。

活动中,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详细讲了解“早商贵族生活”,并提供精心准备了数个“竹编足球”,让前来打卡学习的小朋友和家长们能够在学习之余感受千年前传统体育运动的风采。在排队领取答题手册、游径路线后,王女士走到了知识展墙前,一边听着讲解员讲述着这片考古工地的文物发掘与早商历史,一边寻找着“考古十问”上面的答案。她一边答题一边分享“秘笈”:认真听讲再加上整面知识墙的科普,就肯定能找到这些题目的答案。在“蹴鞠”体验区,已经完成答题的参与者正在尝试将“竹编足球”一脚送入洞中,并通过一次又一次尝试,玩得不亦乐乎。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来一场有趣的蹴鞠体验,不仅能享受春天的美好,还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答题闯关、蹴鞠集章环节都完成后,通过盖满三个印章的手册,参与者就能在前台领取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设计的各类“文物文创”,书签、冰箱贴、鼠标垫等等文创一应俱全,欢迎市民前来游玩体验。

“这个清明,不必远行,考古工地,来过假期。”据悉,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清明节特别活动从4月4日起持续至4月6日。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活动中,观众将触摸到3600年前的商都脉动,体验“考古+踏青”的别样春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