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互联网巨头激战AI应用“超级入口”:流量争夺与生态重构

更新时间:2025-04-02 07:20:0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的定律如今在AI(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延续。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打造一款能够抢占用户心智的AI应用“超级入口”,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新战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等巨头纷纷加大投入,试图通过差异化策略抢占这一关键入口,但同质化竞争与用户留存问题仍是普遍挑战。

巨头入局:抢占AI时代的“超级入口”

阿里巴巴近期将旗下的智能搜索产品夸克升级为AI to C(消费者)的旗舰产品,目标是通过“AI超级框”重构人与信息和任务的交互方式,成为覆盖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能助手”。夸克凭借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和工具化优势,迅速在C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数据显示,今年3月10日至16日,夸克的周下载数及周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106.6万和842.3万,远超阿里旗下另一款C端产品通义APP的36.4万和158.8万。

字节跳动的豆包则采取了激进的投流策略,通过巨额广告投放抢占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豆包去年四个季度的广告投放金额分别为207万元、1.57亿元、2.14亿元与1.01亿元,远高于市场上的其他同类产品。豆包以聊天机器人形式存在,融合了文本、图像、语言、视频等多种形态的生成与交互,具有较强的娱乐属性,但其在AI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拓展。

腾讯的元宝则通过“混元+DeepSeek”双轨策略迅速提升产品体验。今年一季度,元宝的广告投放金额高达14.26亿元,是豆包的10倍。巨额的投流带来了显著回报,3月3日,元宝APP在中国区苹果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跃升至第一。数据显示,今年3月10日至16日,元宝的周下载用户数已增长至321.4万,仅次于DeepSeek和豆包。

同质化竞争:用户留存与生态挑战

尽管各大巨头在产品策略上各有侧重,但AI应用市场的同质化竞争依然显著。许多AI应用入口产品都能够提供AI搜索、AI生图、拍题解疑等功能,用户选择更多基于曝光度而非价值认同。数据显示,目前AI产品的留存率远低于传统移动互联网产品,主要工具类产品的活跃率均在20%以下,月均使用天数基本都在3至5天,3日留存率均不到40%。

低留存率反映的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虽然各个AI应用入口各有侧重,但在基础功能和使用体验上拉不开明显差距,用户因此缺少黏性。此外,大模型的实用性仍然不足,用户尝试相关的应用产品后往往会因不及预期而放弃使用。巨额投流换来短暂流量,却很难沉淀成稳定的用户群体。

生态重构:技术、产品与商业模式的全面较量

AI“超级入口”之争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生态与商业模式的重构。阿里巴巴通过夸克整合搜索、浏览器、网盘等功能,试图构建“工具即服务”的新范式;字节跳动依托抖音庞大的内容池,增强豆包的娱乐属性;腾讯则凭借微信、QQ等高黏性社交应用,将元宝嵌入微信生态,巩固其生态优势。

未来,真正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的AI“超级入口”应具备深度场景融合的能力。例如,用户在即时聊天软件中提及拼单买咖啡后,背后的AI会自动调用相关服务,直接进行服务交付,实现真正的“无感、易用、省心”。这需要背后强大的模型能力,更需要企业在用户体验和生态建设上的商业化能力。

AI“超级入口”之争绝非一场投流“突击战”,而是一场考验智慧与耐力的“马拉松”。在基础模型能力趋同且尚不足以支撑AI深度应用的背景下,AI“超级入口”的效用还需要时间发酵,更有待各个玩家“各显神通”,持续探索和挖掘其更多的可能与价值。

本文源自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