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老乡陈锡纯

更新时间:2025-08-17 07:43:00

邓建华

我和他,是一个村庄的邻居。

他的老家和我的老家,都在长沙市靖港镇一个叫凌冲的地方。他出生在华林塘,我出生在上湾。两个小小的屋场,相距不到两公里。

只是,他走出父母的屋檐后,再也没有回来。

只是,他的年龄,永远定格在22岁的刻度上。

他的名字,永远珍藏在中国历史的红色印记里。

他的事迹,成为家乡人大声说话的底气。

他叫陈锡纯,抗日英雄,革命烈士,我的邻居。

其实,很早就知道他的故事。熟悉他的村民口口相传,望城史志有对他的清晰记载。我对他不可能陌生。

陈锡纯,1915年出生,从小聪颖好学,从离家10公里的青峰山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广益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血气方刚的陈锡纯,投身长沙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抗日救亡活动。倭寇屡屡作恶,点燃了他身上靖港人的血性,1933年9月初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考入了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步兵科,他学习非常勤奋,1936年10月,被选送到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轰炸科学习飞行技术。1937年1月,陈锡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南昌空军第二大队九中队少尉飞行员。

是的,我的老乡,就这样,成为一名空中斗士,且赶上了历史上一个特殊时刻。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有陆军航空兵飞机和海军航空兵飞机数千架,是中国空军军用飞机的近十倍。且日本飞机性能优越,并有“凤翔”“龙骧”等航母舰作为后盾。它还有着较为强大的飞机制造工业体系,可以随时补充前线飞机的需要。这样的日本,会把仅仅有305架修修补补的作战飞机的中国空军放在眼里吗?

强盗来了,除了亮剑别无选择。

陈锡纯所在的空军大队,移驻安徽广德机场,处于战备状态。

陈锡纯给家人寄回了一封信:“……吾意已决,誓为祖国的尊严而战,为民族的生存而战,一旦需要时,即使付出生命亦在所不惜……”

国难当头山河碎,英雄抬头作脊梁。

1937年8月13日,日军出动大批飞机狂轰滥炸,空军第二大队奉命参加上海战役。8月19日,空军第二大队和第十一大队出动14架飞机,携三种不同型号的炸弹21枚,上午9时40分从广德机场起飞,轰炸长江口外佘山附近日航母舰及白龙港之日舰。陈锡纯随分队长沈崇诲驾驶904号战机出击,在佘山海面重创一艘敌巡洋舰。返航途经白龙港上空时,敌舰炮火疯狂拦袭,904号战机在激战中中弹。

战友呼唤赶紧撤离。敌军却在欢呼胜利。

此刻,陈锡纯和沈崇诲一致决定:决不给顽敌嚣张的机会!

他们一咬牙,驾着千疮百孔的战机,雄鹰一般,从高空俯冲下来,猛撞敌军旗舰“出云号”。

年轻的生命,化作攻击敌人的重磅武器。

耀武扬威的敌舰,瞬间在火光中沉没。

这一个壮举,让祖国记住了她优秀儿女英姿。

这一瞬间,让恶敌明白了中华大地不缺血性男儿!

国民政府曾追认陈锡纯为中尉军衔,并发给其家属抚恤金。

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陈锡纯为革命烈士。

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陈锡纯的事迹一直在传唱。前不久,英雄的身影,还在荡气回肠的电影《无问西东》里闪光。家乡也没有忘记陈锡纯。前年,中央电视台来录制靖港古镇的专题片,家乡人民将他当成靖港之魂,他为靖港人难能可贵的血性作了生动阐释。

多次到陈锡纯驾驶战鹰翱翔过的城市和海岸线,我总是情不自禁抬头仰望。脑海里有一只鹰扑过,那鹰翅,擦痛到我的心底。

某个小长假,我想去到南京的陵园,给刻有陈锡纯烈士名字的纪念碑献花,由于身上有事,没有去成。就这样,我欠着我的老乡、我的邻居、我心中英雄一个鞠躬,一个深深的鞠躬。

周末,我去了华林塘,去了陈锡纯的祖居屋前,把欠着的鞠躬补上了。

我说,老乡,您可以安息了,今天的中国,应该,是您愿意看到的模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