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安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更新时间:2025-04-17 02:04:00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鹿嘉惠
4月16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我省将持续推进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做好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在未来产业方面,力争全省量子领域企业达100家、专业人才达3000人,打造10个左右省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标杆场景。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诞生一批亮眼科技成果:“天元”量子模拟器在全球率先取得重大进展;自研“天都”试验星实现我国首次绕月编队飞行;无精密掩模版蒸镀技术、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等打破国外垄断……锚定“科学技术打头阵”“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目标,2025年,安徽将如何在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体制新动能上取得新的更大作为?我省将抓好两个牵动性工作,扎实推进滨湖科学城实体化改革,研究制定出台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具体路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在三大科创引领高地建设上,启动量子计算研发平台等建设,谋划实施量子通信网络重大应用工程。建成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争创国家磁约束核聚变技术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天都实验室,推动牵头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高能级创新平台方面,持续开展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争创,推动组建量子通信、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塑省级科创平台体系,研究开展创新平台长周期、节点式评价。扎实推进生物育种实验室、开阳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设运行。支持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建一批省重点实验室和省(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高标准启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安徽)建设。为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我省聚焦国家所需、安徽所能,持续谋划“两重”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盘子。围绕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大创新需求,布局实施一批省级科技攻坚计划项目。强化有组织的基础研究,遴选5家左右高校院所,探索开展基础研究试点。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我省将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建立(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遴选12家银行研发专属的“积分贷”产品,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如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省优化升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设统一的科技大市场。依托“科大硅谷”“鸠兹科创湾”等打造场景创新示范区,遴选发布一批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和标杆案例清单。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顶尖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机制。高质量举办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知名科技展会品牌。在科技改革上,打造科技零基预算改革2.0版,撬动多元化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深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引导更多科研单位开展人才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不少于50个。打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的绿色通道,精准选派“科技副总”。此外,金融赋能方面,我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国家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打造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2.0版,实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政府+产业+市场化”的基金丛林,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省级天使母基金群。健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力争全省科技担保业务不低于200亿元、服务企业不低于5000户。推进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开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区域性股权市场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探索设立“科创专项并购”基金,发挥“S基金”作用,引导更多资本成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4月16日)
责编 杜 瑶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