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碳中和周报(第186期)丨全球碳市场两项关键规则通过;英国与欧盟互联统一碳市场

更新时间:2025-05-27 00:50: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宇博 北京报道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巴黎协定》6.4条通过两项全球碳市场关键规则

近日,负责在《巴黎协定》下建立碳市场的联合国机构,通过了一项重要的新标准,指导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如何衡量其影响。本次通过的规则明确了在《巴黎协定》碳抵消机制(又称第 6.4 条机制)下,如何衡量项目的实际减排影响。具体而言,通过了两项关键标准:基准线标准用于估算在没有该机制下项目时可能产生的排放量(即“基线”);泄漏排放标准用于核算项目可能在其他地方导致的任何非预期排放增加。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明确两项新规则,标志着全球碳市场规则体系愈加清晰和可执行,为各国在联合国监督下诚信开展碳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

2、英国与欧盟互联统一碳市场

5月19日,欧盟和英国进行欧英领导人峰会,双方决定致力于连接各自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为迈向净零排放、促进公平市场竞争和避免“碳泄漏”奠定新基础。

欧盟委员会与英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双方将建立机制,实现排放配额体系的协调与豁免权互认。该机制将允许原产于对方司法辖区的商品相互免于征收欧盟或英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税项,涵盖多个高排放行业,包括发电、工业热力、重工业、海运和航空,并在合适的时候进一步扩展挂钩协议涵盖的行业清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欧盟与英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联通,不仅体现了双方在气候行动上的战略一致性,也为全球其他地区碳机制的协调合作提供了范式。

3、生态环境部:将努力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甲烷大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努力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未来该如何推进重点领域甲烷控排。刘杨指出,一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控排工作,落实《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鼓励煤矿企业回收利用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强化油气田放空甲烷管控,提升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能力。

二是持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甲烷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甲烷排放的核算,逐步开展甲烷排放因子更新。继续公开征集甲烷控排方法学,择优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三是加强甲烷控排的宣传和科普。通过“全国低碳日”等场合,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甲烷控排的认识,营造全社会积极开展甲烷控排的氛围。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短期内的全球变暖效应远高于二氧化碳。控制甲烷排放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关键路径。

1、我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投用

5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集、提纯、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通过一口回注井,以初期8吨/小时的速度精准注入地下油藏,既驱动原油增产,又实现二氧化碳封存,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这一应用标志着我国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方面迈出一大步,为未来实现“岸碳入海”打下了基础。

2、2025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伊春市举行

2025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黑龙江省副省长余建出席活动并致辞。

黑龙江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强化濒危物种保护,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违法犯罪行为,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等机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

活动期间开展了“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互动,讲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案例,举行了“共同呵护生物多样性活动”仪式,并组织参会代表调研了溪水林场天然乔木园。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坚定不移地秉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1、伊利、腾讯、联想等共同发起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

5月20日,“WISH2030美好大会暨可持续社会价值论坛”在北京凤凰中心举行。十余家企业现场发起并组成了“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

作为生态圈首届轮值主席,伊利集团、腾讯集团和联想集团联合隆基绿能、平安公益基金会、安踏、复星公益基金会、华润慈善基金会、爱眼公益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顺丰公益基金会、周大福慈善基金会等多个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倡议发布了《WISH2030美好宣言》。宣言提出了十项核心原则,涵盖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社会价值、贡献中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保障员工权益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企业在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之间的深度融合。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环境危机和社会转型等风险的当下,产、学、研、社、媒等多方力量亟需跨领域、跨行业、跨组织地行动起来,协同创新,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2、南方电网14大近零碳示范区公布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发布2024年近零碳示范区典型案例,选取如云南计量中心近零碳示范区、贵州电力科创园近零碳示范区等节能降碳效果突出、标杆作用显著的14个近零碳示范区汇编成册。案例涵盖生产、办公、经营、展示服务、社会服务五类示范区,为社会各界深化节能降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南网样板”。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地正加速推进近零碳示范区相关建设。“南网样板”的公布为能源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借鉴。

3、“新能源入市”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举行

5月20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第12期于线上举行。本期会议主题为“新能源入市:价格如何体现价值?”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今年1月末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又称136号文),明确自6月1日起,新能源项目将全面进入电力市场交易,上网电价实行市场化定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中心副主任刘坚认为,136号文的出台将对新能源企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稳定预期,帮助新能源企业平稳过渡,同时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1碳中和组快评:136号文的出台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稳定预期,帮助新能源企业平稳过渡。与此同时,对企业市场适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价格如何合理体现也将是新能源入市后的焦点问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