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聚力典型镇引领 促全域风貌蝶变
走进英德市连江口镇镇区,宽敞整洁的街道两侧,特色墙绘成为新晋打卡点,圩镇客厅别具水乡特色,健身公园和光储充一体化便民充电桩交相辉映……“自从政府升级改造镇区容貌后,路更好更亮,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更多了。”看着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居民陆叔打心里高兴。

改造后的连江口镇示范主街干净整洁
连江口镇是英德全力培育打造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之一。自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英德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聚力典型镇培育示范引领,通过推动前两批“1+6”个典型镇培育打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抓好风貌提升,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全域风貌蝶变,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学谋划
锚定风貌提升“新坐标”
典型镇培育建设是推动镇域提能升级,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城镇建设示范引领作用,以点连线带面,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的重要抓手。
2023年,英德统筹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建设工作,共有1个镇13条村入选省首批典型镇村。在此基础上,2024年,英德加快培育建设第二批6个典型镇,并遴选出37个行政村作为2024年度计划培育的典型村。
典型镇村如何培育打造,如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第一步是做好科学的谋划。
英德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原则,邀请省级规划团队深入各典型培育镇调研,结合各镇山水资源、基础环境、历史文脉和产业特色等,高质量完成典型镇建设规划成果编制,以高水平规划为之后的建设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位于北江河畔的连江口镇,联合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全域风貌提升方案,深入挖掘连江山水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岭南建筑元素,创新提出“一心三廊三区”空间规划布局,注重保留原有街巷肌理,避免大拆大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一户一案”,全面塑造圩镇新风貌;浛洸镇围绕“千年古邑·魅力浛洸”总体定位,联合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英德市浛洸镇典型镇(中心镇)建设规划(2024-2026年)》,精心谋划、精准施策落实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中心镇试点工作,逐步实现城镇形态向城市形态的升级蝶变。
当前,该市第一批典型镇英红镇和第二批典型镇连江口镇、黎溪镇、浛洸镇、桥头镇、西牛镇、九龙镇等6个镇的“七个一”建设及九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整体达到宜居宜业建设标准,形成干净、整洁、质朴的圩镇风貌。

英红镇红卫社区环境焕新颜
突破提升
激活全域改造“新引擎”
英德在抓好典型镇风貌提升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对镇容镇貌进行改造,而是串联起当地农文旅特色,将风貌提升与资源优势“串珠成链”,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首批典型镇英红镇紧盯“茶”字做文章,在推进“七个一”风貌品质提升工程,改善镇容镇貌的同时,积极盘活利用英红公园,打造英红绿美新公园、英红客厅,并探索引入广德园等资源力量,开展文旅策划等运营工作。
“我们将英红客厅作为全镇景点的总览引流,依托‘英德红茶’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优势,串联红旗茶厂、万亩茶园,开发‘茶文旅研学’路线。”英红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英红客厅接待游客近5万人,成为展示英红镇整体发展面貌,打造英红对外宣传综合窗口。
英德还结合全市实际,风貌整治提升联动美丽圩镇、美丽乡村、未来乡村建设等,以“串珠成链,串链成片”的打造手法,对风貌示范带、风貌整治与提升项目进行精准优化、系统推进,聚焦重要线路、重点区域和典型镇村等重要节点连线连片打造12条以上风貌示范带和6个以上风貌示范片区。其中,英中片串联英红镇、黎溪镇、连江口镇等5个典型镇19个典型村,打造“侨乡茶韵”“北江云廊”“初心印记”等8条风貌带和“连樟样板区城乡融合片区”“茶韵农文旅康示范片区”等4个片区;英西片串联西牛镇、九龙镇等5个典型镇29个典型村,打造“笋乡秀径”“英西峰林”等3条风貌带和“麻竹笋+现代农业片区”等2个片区。

黎溪镇镇区滨江公园
通过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风貌提升体系,英德集中力量推动房屋风貌提升、干线绿化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撂荒地整治等工作,实现城乡风貌品质整体跃升。
美化环境
群众积极参与“当主角”
作为广东地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唯有人人参与,方能处处蝶变。英德紧紧抓住“政府引导+群众主体”这一关键,推动“共建共治共享”,鼓励发动更多居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让群众“当主角”唱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奏曲”。
“屋靓了、村美了,最终得益的是我们村民,必须支持。”说起村中村容村貌的变化,九龙镇金造村大围组村理事长罗国荣心情舒畅。近年来,九龙镇激发群众建设美丽新家园的“主人翁”意识,着力在乡村绿化、“四小园”建设的规划设计、建设管护上下功夫、出精品。
罗国荣积极响应号召,带领理事会成员与村中党员代表自发组建“‘四小园’建设先锋队”,利用周末、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农户家中,面对面解答村民对打造和美乡村的困惑,积极争取村民协助配合。目前金造村大围组已将600平方米空地打造成26个“四小园”,整个村落焕然一新。
改自家房子、美全村风貌,一系列创新激励机制的推出,让不少乡村的村容村貌迎来新的蝶变契机。
英德出台《英德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实施发动基层群众全民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建立行政村、村小组2025年“百千万工程”工作清单,督促行政村、村小组动起来,带领群众以“以工代赈”“酬工酬劳”等模式参与镇村建设,主动参与卫生清洁、垃圾清理、风貌提升、庭院建设、绿化美化等,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新到时时新。如今,英德正以“典型引领”为笔,以“全域提升”为墨,显著改善提升风貌品质,奋力书写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异答卷,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文、图 | 记者 李程 通讯员 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