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志·惊鸿】“旗”遇之都——你不知道的沈阳

在世间,唯独旗袍和美人不可辜负。一代才女张爱玲将旗袍比作民族时装的一朵奇葩,稀有的魅力和纯粹的美,是千年古国文化精髓孕育。
旗袍,是有灵性之物,常常会闻到岁月的沉香和时代的气息。旗袍这一抹优雅的东方倩影,起源宛如一部缓缓延展在时光中的史诗。礼仪之大被赞誉为夏,章服之美则被誉为华。旗袍,正是这份礼仪与美的结合。我们对旗袍似乎毫不陌生,但又陌生得很。

谈及旗袍,你可能想不到,一向柔情婉约的江南旗袍,起源竟是清朝八旗女子“引弓渔猎”的传统服饰。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城德盛门外的天坛祭告天地宣告清朝建立,随后次第颁布宗室王公与福晋、诸臣顶戴品级服色等制度。皇太极钦定紧身窄袖的旗装与满族人骑射生活相适应,旗袍从此成为后妃、格格等旗人的法定服饰,作为清朝国服的旗女之服成为凤凰楼和盛京城里最动人的风致。
1644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修了270多年长城的明朝灰飞烟灭,与多尔衮一路挺进中原的还有八旗人的旗装,并借助爱新觉罗氏的皇权统治引发了中国服饰文化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回溯时代变迁,旗袍经历了新宾旗袍、宫廷旗袍、海派旗袍及现代旗袍的世纪演变,终与传承四千年的汉服文化、唐装文化、中山装并列为中国国粹服装。
饮水思源,凡此种种,皆由“旗袍之都”沈阳而来。从女真人“弯弓射大雕”的“狩猎服”,到镶金戴玉的“宫廷服”,再到风情万种的“流行服饰”,旗袍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走入寻常百姓家。旗袍在服饰工艺上吸取汉族装饰手法,与中原文化不断融合,逐渐衍生出高贵典雅的纹饰和色彩。如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满懿所言,“旗装造型完整严谨,一扫过去服饰的沉闷,却又毫无冶艳和媚俗之态。它的出现给中国服装的样式、色彩、做工,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从压抑中爆发出来的喜悦。”你可能不知道,沈阳历史上一直是个多民族杂居城市,长城以北的沈阳,以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相互交融,为旗袍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旗袍作为满族在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掩盖不住其婀娜多姿,魅惑多情。旗袍的演变不仅勾勒出中国服饰史的脉络,更以曲线美、含蓄美和优雅美,成为全球认知的中国文化图腾。旗袍是沈阳的,也是中国的。
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根和灵魂。沈阳城在多个历史交汇处,都扮演着中心的角色。你可能不知道,沈阳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唯一的“曼陀罗城”,创造了人类城建史上一个不朽的杰作。沈阳也一直是全国流行时尚的潮头所在地之一。始建于1625年的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沈阳中街不远处的故宫那儿有个旗袍馆,里面所有展品的设计灵感均取自沈阳故宫。在厚积百年文化底蕴的沈阳南市场,传统与时尚碰撞出“新中式”旗袍,尽显新派的婉约与端庄。那里的非遗传承人能剪出穿在身上的纸旗袍……旗袍经过百年改良,走向时尚中心,惊艳整个世界。这正是辽沈文化包容并蓄的魔力所在。
见证一座城,需要多久的光阴?直到2017年,经专家学者充分论证,沈阳获得中国旗袍诞生地称号,确立了沈阳做为“旗袍正源”的历史地位。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除了这些你还应该知道共和国工业长子沈阳的另外一个名字——中国旗袍之都。
品味一座城,需要多少的年华?在旗袍380余年的历史发展中,沈阳曾是最低调的一韵芳华。如今,这座经过9届旗袍文化节熏染的城市,从“旗”遇之都,而潮向新生。在这里,旗袍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创新的探索与追求。这里的人,用旗袍之魂连接历史与未来,用旗袍之美连接生活与艺术。诞生以来充满生命张力的盛京旗袍,编织着沈阳这座城市的美丽传说。这里,还有很多你从未听说过的“沈阳故事”。
我慢慢讲,你慢慢听。


扫码阅读专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李言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