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农村工作通讯关注渭源县特色产业

更新时间:2025-04-07 09:06:0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以《甘肃省陇东南区域 做强特色产业夯实致富基础》为题,点面结合对甘肃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型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全面解读,渭源县特色产业发展得到关注和报道。

文章从牛产业“辑”向致富路、食用菌撑起“致富伞”“山地生金”绘就富民新画卷、特色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四个方面,聚焦平凉灵台的牛产业、庆阳西峰的食用菌产业,陇南武都和宕昌的特色种植产业,以及定西渭源和陇西的特色产业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的模式,展现了甘肃省在脱贫攻坚后的积极探索和创新,以及老百姓从中获得真金白银。



文章说,定西市渭源县素有“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的美誉。在渭源县五竹马铃薯合作社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实现了马铃薯种薯全产业链发展。近年来,合作社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按照“种植—管理—收购—贮藏—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给农户种薯,农户负责马铃薯种薯种植,合作社负责按保底价进行回收,带动全镇2000余户农户参与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的马铃薯良种繁育面积达到5000多亩,年产马铃薯良种1000多万公斤,产品畅销甘肃、宁夏、青海等周边地区。



成立于2019年的会川德隆合作社在全县道地中药材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该合作社从最初的几户农户参与,发展到如今带动周边3个村、97户边缘户、20多户加工种植大户共同投身中药材产业,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2024年全年加工量约500吨,销售额达5000万元。合作社与种植大户签订收购合同,与多个药材商贩合作,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就近灵活务工1.2万人次。为了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合作社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农户们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衡顺堂药业则依托渭源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同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建设了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和中成药生产线,生产出多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产品。此外,渭源县还鼓励农户开展中药材初加工,如党参切片、黄芪晾晒等,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在会川镇李家崖村,许多农户通过中药材初加工,每年增加收入1万多元。这种个人初加工方式也是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渭源县积极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12.4万吨以上、年加工中药材6万吨以上,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1亿元。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马铃薯原原种产量稳定在8亿粒以上、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



渭源县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