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沂评 | 临沂:儒家思想的当代传承与活化
在临沂孔庙的朱红大门内,一尊孔子行教像静静矗立,衣袂翩跹间仿佛仍在传递“仁礼”之道。这座始建于金代的庙宇,与城乡200余处儒家文化遗址一起,诉说着城市与儒家思想的深厚羁绊。从“书圣”王羲之到颜真卿,从沂蒙红嫂到当代商户,儒家思想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传承逻辑,正是儒家文化当代新生的生动注脚。
“崇德尚礼润根基”:临沂儒家传承“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的核心要义,在临沂有着朴素表达。沂南县古村落的百年家训碑刻,“孝亲敬长”的训诫代代相传;兰山区社区讲堂的“新时代家风课”,用身边事解读“修身齐家”;临沂商城商户将“诚信为本”刻在门楣,“童叟无欺”成市场共识。平邑县“四德工程”展览馆里,现代案例与《论语》章句相映;公交车上“让座美德”与“仁者爱人”标语共传温暖。临沂的儒家传承,是把“君子之道”化为“凡人之举”,让千年智慧照进寻常生活。
“根深叶茂有渊源”:文化传承“为什么”
临沂儒家文化绵延,源于三重根基。历史上,曾子在费县设教、孟子至兰陵、匡衡“凿壁偷光”于郯城,文脉从未中断。精神内核上,儒家“民为邦本”与沂蒙精神高度契合——战争年代“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是“仁者爱人”的极致,和平时期“先富带后富”是“大同之道”的诠释。更关键的是当代转化智慧,将“礼之用,和为贵”融入基层治理,诞生“调解室里话家常”模式;“因材施教”理念注入教育,开发“红色研学+经典诵读”课程;“义利之辨”引导企业,形成“公益捐赠超百亿”的商业伦理。这种“古为今用”让儒家文化永葆活力。
“守正创新向未来”:文化活化“怎么做”
临沂以“双创”让儒家文化焕发新活力。载体创新上,“线上儒家博物馆”用VR还原“孔子适鲁”,年轻人可“穿越”到古代学堂;产业融合中,“仁义礼智信”主题文创将《论语》名句印在沂蒙煎饼礼盒,让文化“可带走、可分享”;教育普及方面,开展“校园论语情景剧”大赛,孩童在角色扮演中领悟“温良恭俭让”。更深远的是制度构建将“德治”与现代治理结合,建立“道德积分银行”,志愿服务可兑换奖励;政务服务推行“礼敬群众”标准,窗口人员以“微笑服务”践行“敬民如亲”。
从孔庙晨钟到社区讲堂,从古籍章句到生活点滴,在临沂,传统文化不是标本,而是活态基因。当“仁义”化邻里温情、“诚信”成经营准则、“中庸”融治理智慧,儒家思想便在新时代扎根结果,这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临沂答案。
来源:今日头条·土豆罐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