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中日高校青年以花为媒 共谱人文交流新乐章
闽南网3月18日讯(通讯员 闽南师大宣 闽南网记者 周怡楠 文/图)日前,日本常叶大学师生代表团跨越东海走进闽南师范大学,以“花为媒·文相通”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研修之旅。中日高校青年在学术研讨、古城探秘、非遗体验的交流互动中,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中日人文交流的春之乐章。
学术为桥 课堂内外激荡思维火花
在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日学子同上一堂课,以跨文化交流展开双语研讨,分享日本静冈县和福建省漳州市的地方文化。
走进林语堂纪念馆参访,中日高校青年在蕉林墨香中触摸中西交融的文人风骨。常叶大学外语学部教授户田裕司表示:“我们在年轻时大多都读过林语堂先生的书籍,现在我们在讲授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时,也会把自己从林语堂书籍中汲取到的知识和感悟传授给学生。”此次探访语堂故里,大家惊喜地发现,东方哲思的共鸣竟能跨越语言与国界。借助松尾芭蕉的俳扇与林语堂的烟斗,大家写就了心灵契合的注脚。

参访林语堂纪念馆
古城为锚 回首壮阔的千年时光
樱花五瓣代表“五伦”,水仙六瓣代表“六合”,这些数字密码早在祖先的簪花里对话千年。
活动中,中日高校青年来到漳州古城体验非遗簪花。头戴簪花的日本学子漫步漳州古城,穿梭于老骑楼与旧牌坊之间,指尖拂过古城、古厝的墙面纹理,仿佛触碰到了遣唐使船与月港商帆的时代年轮,感受到漳州“大航海”文化,体会到“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海图景。日本学生米津小智不禁感叹道:“好漂亮,能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真的太幸运了,我要多拍一些照片回去。”

在漳州古城体验簪花
非遗作线 沉浸互动牵起文化共鸣
“三尺青锋淬肝胆,素笺铁笔写丹心。”漳州南词非遗传承人林秀珍以婉转的南词弹唱拉开了非遗体验的序幕。
随后,闽南师大的学子用日语介绍了棉花画的工艺细腻、芗剧的唱腔独特、布袋木偶的演绎灵动。在漳州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颜朝俊的指导下,中日师生更是体验了雕版技艺的精妙,感受到闽南非遗拓印的独特魅力。
在南山书院,水仙花雕刻师陈建清为大家进行雕刻讲解,双方以“漳州非遗水仙花雕刻”为共同语言,开展了一场漳州文化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中日师生的友谊也在“一水一花”中悄然交融,逐渐绽放。

体验水仙花雕刻
漳州市外事办副主任何华成表示,“漳州这座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今日正以文化为锚,搭建中外民间交往的新航道。此次日本师生的来访,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共同探索未来合作的重要一步”。
据悉,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日本常叶大学外国语学部的校际文化交流活动始于2018年3月,迄今已持续8年。该活动以访学为纽带,以文化为桥梁,通过两国师生体验式交流,沉浸式互动,增进友谊,助力闽南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漳州新篇章。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