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鸣乐器是什么意思(这个有400多年历史的打击乐就在福集~)
福集耍锣
泸县民间耍锣又称“地锣鼓”“围鼓”“杂打锣鼓”等,在泸县约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泸县福集镇关大冲村八社官剑西的祖父关世俊,拜师金龙施松柏,传至关剑西已是第四代传人了。泸县民间耍锣以不择场地,自娱自乐,方便庄重而气氛热烈,博得广大群众的喜欢。
泸县民间耍锣早期是为群众操办丧事围打,一般是“坐夜”下午和晚上到丧事家里打击,至第二天早上出殡送丧上山,以服务民众,表达追悼怀念之情。后逐步出现在节日、庙会上。近五十年来,由于泸县民间耍锣气氛热烈,随着民间风俗的改革与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改变,泸县民间耍锣也在喜庆日子里表示庆贺、祝寿等。在规模较大的群众活动中烘托气氛,喧染场面。同时还为许多优秀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幺姑灯、马儿灯、牛儿灯、狮灯、龙灯等作打击伴奏,以增强表演效果。
泸县民间耍锣是体鸣乐器通过旋律组合、节奏变化、速度处理的合奏打击演奏形式。通常运用的乐器有堂鼓、锣、钵、马锣、镲、小锣六种。根据演奏场面的需要,还可以加大鼓、铛锣等。在演奏中,堂鼓手起整个乐队的指挥作用,分别用单键、双键击鼓、 手抖动、手划弧、鼓上画圆等手式指挥变化,在民间耍锣演奏中俗称“递点子”。锣的打击讲究音泛,分有正棰、反棰、赶棰等。根据不同的情绪需要,分别打击锣面的不同部位以使音色变化,变换其打击旋律结构。
马锣在打击中,乐手可根据需要,把马鼓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抛丢,既丰富了演奏的特色,也是民间“耍锣”名称的源由。泸县民间耍锣的乐谱均为演奏总谱,流畅的旋律称为锣鼓经,下面分别为堂鼓、锣、钵、马锣等的演奏的分谱,分别用董拱、状、丑、弄等汉字表示堂鼓、锣、钵、马锣等的演奏音符,通常采用1/4、2/4、4/4拍号记谱。
泸县民间耍锣的最大特色是有固定的曲牌,根据不同的旋律形式、节奏特点、表现以及对象的不同等,取用不同的曲牌而且曲牌名称特别雅致。如有表现场面热烈的黄龙滚、龙虎斗、冲天炮、双燕别翅等;有表现风光景色的如两条河、丁家凹、五马江等;有表现演奏变化的如十八铰、巧七棰、四路镲、黄板、赞板等。
泸县民间耍锣由五种乐器组合演奏,见证了泸县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历史,既有汉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形成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价值,又是研究泸县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