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南理工研究生院在哪里(南京理工大学——“兵器技术人才摇篮”)

更新时间:2024-11-05 10:18:54

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B8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南京校区、江阴校区和盱眙校区(筹建),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设有21个专业学院,2个独立学院,72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35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历史沿革

时期

办学地点

简介

主管部门

1953年9月-1960年6月

哈尔滨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炮兵工程系

中央军委

1953年11月-1960年6月

武汉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中央军委总军械部

1960年6月-1962年9月

两部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军委炮兵

1962年1月5日

步兵兵器专业49名师生调往后勤工程学院

军械勤务系407名师生调往后勤学院


1962年9月-1965年6月

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简称南炮工)

军委炮兵

1965年7月-1966年3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国防科委

1966年4月-1969年12月

华东工程学院,退出部队编制

国防科委

1970年1月-1984年9月

华东工程学院

兵器工业部

1971年8月

太原机械学院轻武器专业调入


1978年8月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炮专业调入


1981年11月26日

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高校


1984年11月-1987年10月

华东工学院

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3年2月26日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兵器工业部

1987年11月-1988年6月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1988年7月-1990年12月

机械电子工业部

1991年1月-1993年3月

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3年4月-1999年3月

南京理工大学

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

2006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

兵器工业总公司

1999年4月-2008年6月

国防科工委

2008年6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0年

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

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2年5月

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6年7月

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1月

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9月

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18年3月

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2月


入选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0年9月


江阴校区正式启用


2020年10月


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

2022年1月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前沿科学中心”获批立项建设


2022年2月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教育部

2022年9月


南京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成立



院系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1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2020-2021学年,学校共有招生专业65个。

师资力量

南京理工大学教学实习中心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00余人。高层次人才6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7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0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0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6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芮筱亭 、陈光、崔向群 、卢柯、金亚秋、宣益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鸿志、王泽山、付梦印、刘怡昕、杨秀敏、王明洋、苏哲子、杨绍卿、尤政、李魁武、谭建荣、陈政清、凌文、向锦武、杨树兴

外国院士:赫伯特·格莱特、霍斯特·哈恩、哈罗德·富克斯、布兰卡

名称

负责人

名称

负责人

化学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钟 秦

大学数学基础课群教学团队

杨孝平

工业设计教学团队

李亚军

自动控制课群教学团队

吴晓蓓

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课群教学团队

钱林方

-

-

学科建设

  • 重点学科

南京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名列第一档(A+)。

  • 学位授予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安全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图书馆情报档案管理、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交通运输工程、物理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兵器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数学

  • 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南京理工大学共有14个学科参评,3个学科排在前10位,其中,兵器科学与技术排在第1位。

代码

学科名称

排名

代码

学科名称

排名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1

0802

机械工程

29

0803

光学工程

8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1

0835

软件工程

42

0801

力学

17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56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17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66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

-

-

教学建设

  •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创新综合实验中心、化学化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化工原理、工程制图、控制工程基础、概率与统计、火炮设计理论、弹药学、固体火箭发动机气体动力学、电路

江苏省品牌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年度

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2003

2

化学工程与工艺

2003

3

电子信息工程

2003

4

自动化

2003

5

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3

6

测控技术与仪器

2006

7

工商管理

2006

教学成果奖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等级

获奖时间

1

火药装药系列教材建设 ( 教材 )

王泽山、徐复铭、张丽华、贺晓军

二等奖

2001

2

健康为本 重在健身 ——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前探性改革与实践

王宗平、沈家聪、朱继华、林越楠、潘志军

二等奖

2001

3

立足国防,面向社会,创建自动化品牌专业

吴晓蓓、陈庆伟、郭毓、徐志良、王海梅

二等奖

2005

4

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李亚军、张锡、姜斌、段齐骏、曾山

二等奖

2005

5

深化分层次教学全面提高大学数学教学质量

杨孝平、俞军、陈萍、许春根、王为群

二等奖

2005

6

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为军工企业和部队输送急需高素质人才

汪信、袁军堂、梅锦春、李晓梅、陈仁平

二等奖

2005

7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吴澄、申功璋、田作华、萧德云、王雄、吴晓蓓、卓晴、戴先中、刘小河、谢克明、赵光宙、刘建昌

一等奖

2009

8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袁军堂、张永春、梅锦春、裴艳敏、崔骥

二等奖

2009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9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全国第一的成绩,成为第七个捧得“挑战杯”的高校。

合作交流

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省部级国合基地13个,建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设格莱特研究院,与法国洛林大学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工业设计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下设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开展国别(区域)研究。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2017年6月,加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 同月,南京理工大学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签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医工结合创新研究院。

2021年5月16日,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机械装备创新设计教学团队荣获“2022年江苏省工人先锋号”称号。

2022年5月,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精神”教育基地入选江苏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

社会评价

2019年中关村兰德科教评价研究院公布的国内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排行榜中,南京理工大学位列全国高校24位

2019年1月,首个“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排名发布,南京理工大学位列全国第21位,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

2020年CNUR中国大学排名,位列37名。

QS世界大学排名

年份

世界排名

2022

601-650

2021

701-750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哲社基地)7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 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南京理工大学校风碑夜景

作为学校巨资打造的人才特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于2012年12月揭牌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将以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为目标,在追寻创新性成果的科研实践中,打造世界顶级纳米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该所由国际纳米晶材料权威、德国科学院副院长,身兼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学院院士的赫伯特 ·格莱特教授领衔担任所长。格莱特教授于1980年首次提出纳米晶固体的构想,开创了全球纳米材料研究新方向,引发并推进了纳米科技的发展。

德国伊尔默瑙工业大学教授雷勇担任常务副所长,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霍斯特·哈恩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学院院士哈拉尔德·福克斯教授,世界上第一个单原子晶体管发明者托马斯·希梅尔教授为高级研究人员,默罕默德·加法里博士等为骨干研究人员。

  • 学术组织

学会名称

学校联系单位

参加学会情况

联系人

任职情况

中国兵工学会

机械学院

副理事长单位

付梦印

芮筱亭

副理事长

副理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弹道专业委员会

动力学院

挂靠

张小兵

总干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弹药专业委员会

机械学院

挂靠

何勇

黄正祥

主任委员

总干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自动控制与工程专业委员会

自动化学院

挂靠

薄煜明

戚国庆

主任委员

总干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民用爆破器材专业委员会

化工学院

挂靠

吕春绪

陆明

主任委员

总干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应用数学专业委员会

理学院

挂靠

杨孝平

肖伟

主任委员

总干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

机械学院

挂靠

钱林方

汪惠芬

主任委员

总干事长

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

电光学院

挂靠

高志山

秘书长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体育数学专业委员会

理学院

挂靠

朱顺荣

秘书长

中国宇航学会

机械学院

常务理事单位

廖文和

理事

全国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筹)

校科协

副理事长单位

廖文和

沈家聪

副理事长

副秘书长

江苏省军工学会

校科协

副理事长单位

徐复铭

理事长

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

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挂靠

杨敢新

陈同纲

理事长

秘书长

江苏省现场统计学会

经管学院

挂靠

韩子俊

程龙生

理事长

秘书长

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

自动化学院

挂靠

王晓锋

戴跃伟

副理事长

秘书长

江苏省颗粒学会

环生学院

挂靠

王连军

杨毅

理事长

秘书长

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

机械学院

挂靠

黄文良

主任

江苏省激光与光学工程学会

理学院

理事长单位

贺安之

理事长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化工学院

副理事长单位

吕春绪

副理事长

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会

校科协

副理事长单位

廖文和

沈家聪

副理事长

副秘书长

南京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协会

学术中心

副理事长单位

廖文和

王小绪

副理事长

副秘书长

南京市现场统计学会

理学院

挂靠

米少君

-

南京市创造学会

人文学院

挂靠

邱凤昌

理事长

科研成果

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发明了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作为总师单位研制的某型车载炮武器系统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并列装部队;首创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快速计算方法,建立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合成了全球首个氮五阴离子盐,成果在《Science》《Nature》发表,引领国际新型高能含能材料发展;发明高温PST钛铝单晶,攻克钛铝合金室温脆性大和服役温度低两大国际性难题,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研制出国内首个固态图像增强器件和红外图像信号处理专用芯片,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可以自主研制和生产同类器件的国家。“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48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实现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全覆盖。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校园风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物理学、电技术、计算机及控制信息社数据库》(INSPEC),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全国高校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上海图书馆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弹道学报》: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兵工学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9年,为中国弹道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是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one)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军工高教研究》

《高教文摘》

  • 馆藏资源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资料室。图书馆馆舍历经变迁,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图书馆新楼,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研讨室、电子阅览室、高雅艺术欣赏室、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服务设施。截止2016年底,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43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19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17万余册,古籍1.5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9个,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包括电子图书、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标准、会议录等)60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全文期刊3.5万种;形成了以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科学文献为主体,以国防科技文献为特色,兼有人文、社会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兵器博物馆

二号门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作为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专业性强的兵器博物馆,经过数十年的广泛收集,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弹药类、引言类、军事通讯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的藏品。

这个集文物收藏、教学科研、陈列展览于一身的兵器博物馆,旨在以珍贵的展品和丰富内容帮助世人了解兵器发展的历史轨迹,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促进我国兵器研究和国防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

南京理工大学校徽底色为紫色,校徽边框为同心圆,图案中心由盾牌、橄榄叶、校门缩影构成;盾牌是学校常用的代表图形,寓意守护正义、捍卫知识、勇于战斗,也与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工国防特色相吻合,而盾形之中的校门更是学校的直接象征,将校门纳入盾牌之中,也提醒着学子们时刻需要捍卫母校、捍卫母校的尊严与荣光;盾形之外采用交织的橄榄枝,橄榄枝体现了学校乐于与各国各校合作的办校心境,也体现了学校对于和平的期许。

精神文化

  • 校训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进德修业”出处《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志道”语出《论语·里仁》,谓“有志于道”者,守志不渝;“鼎新”语出《易·杂卦传》,“鼎,去新也”,“鼎新”既是取新之意,同前半句“革,去故也”一同表达了创新的推动进步的源动力,也是学校孜孜以求的治学目标。

  • 校歌

《使命》

作曲:吴小平

作词:马千里等

荟萃北国

军工学府声名远

挥师江南

龙腾钟山薪火传

参天杉林傲立风霜雨雪

二月兰花唱响青春礼赞

徜徉知识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们肩负神圣使命

创造美好的明天

进德修业

赤子英才气浩然

志道鼎新

春华秋实宏图展

团结献身铸造国之利器

求是创新高扬复兴风帆

徜徉知识海洋

探索天地寰宇

我们肩负神圣使命

创造美好的明天

校园环境

水杉林荫

南京理工大学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校园占地3118亩(约208万平方米)。校园内曲塘潋滟,佳木葱茏,碧草如茵,景色宜人,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