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讲述清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4-11-04 10:33:34

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生于1638年,死于1662年正月初夜,是在紫禁城内养心殿辞世的,年仅24岁,死于天花。顺治皇帝6岁登基,14岁亲政,24岁去世,主持军国大事十年,政绩颇多。他亲政初期,国内政局不稳,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危机四伏。他长期生活在关外,作为满洲皇帝连汉文奏章都看不太懂。

顺治

但他未耽于享乐,而是刻苦学习汉族文化,为了背诵一些名篇佳句,竟彻夜不眠。他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重抚轻剿的策略,放手大胆任用汉族投降官员,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招抚流民,鼓励开荒,诚心纳谏,勤政大度。一个年方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又有皇帝之尊的人,有这般见识和作为,实在是难能可贵。

董鄂妃

但天下每一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缺点,有软肋,有性格缺陷。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曾这样描述顺治帝:"他心内会忽然间涌出一个狂妄的计划,且以一种青年人的执拗,坚决施行。如果没有一位警醒的人来乘时加以谏止,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激起他的暴怒来,并将致使他的举动如同一位发疯发狂的人。"顺治皇帝的痴狂举动,在与董鄂妃的关系上表现最为明显。

汤若望

董鄂妃1638年生于鸭绿江支流的上游栋鄂河又称大鸦儿河畔的董鄂部,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原是顺治同父异母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之妻。但顺治见到董鄂氏,二人一见钟情,迅速燃起爱情烈焰,顺治帝不顾皇家的"清规戒律",因情而达丧失理智的境地。博穆博果尔平日在外带兵打仗,也曾耳闻宫内之事。

一次回来,亲眼目睹顺治与董鄂氏眉目传情之举,感到异常愤怒和羞辱,他把怒火和怨恨向妻子发泄,又要向皇帝哥哥讨公道。不料顺治听完弟弟申诉,竟暴跳如雷,上前狠打弟一耳光。顺治十三年(1656)七月,博穆博果尔含恨气郁而死。

顺治皇帝欲火燃烧,不可遏止,他把仅为丈夫守了27天丧的董鄂氏接入宫中,立为贤妃;入宫仅4个月,董鄂氏便从贤妃跳贵妃一跃而为皇贵妃。顺治帝夺了弟媳,如愿以偿。可见他为一己之爱是不择手段的。与其说是为爱痴狂,不如说是以权欺人。

这位董鄂妃确是个贤德淑女,东方女性的所有美德她几乎全有。她是满洲正白旗内大臣鄂硕之女,自幼聪慧过人,不仅天生丽质,美貌出众,而且善解人意,雍容大度。她美丽、智慧而不张狂。她和顺治帝仅过了四年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她的品德、才智受人称扬。她常陪皇帝批阅奏章到深夜,为顺治帝展卷研墨,侍奉茶点。

在皇帝心绪烦乱,犹豫难决时,她总以过人的聪明才智,为顺治帝指点迷津,排忧解难。顺治在清初政坛的诸种积极作为,应有董鄂妃的一份功劳。她还妥善处理与皇帝身边人的关系,特别对婆婆孝庄太后,她就像其身边的侍女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使孝庄太后难以挑剔。

孝庄太后

顺治的皇后病重期间,她一心侍奉汤药,丝毫未见取代的野心。皇后病愈后,她仍嘘寒问暖,情同姐妹。平素,她的装扮也是简单,低调,从不披金戴银,惹人眼目。她对宫里其他嫔妃和太监也是宽厚仁慈。在后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她顾全大局,善于化解矛盾,深得人心。

然而,琉璃易碎,好物不长。顺治十四年十月七日(1657),她生一男孩(她是顺治十三年夏入宫的),但这个孩子仅活了100多天,连名字都未来得起,就突然夭折了。董鄂妃悲痛不已,从此形销骨立,勉强挣扎三年,于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病逝于乾清宫,年仅22岁(红颜薄命,彩云散去,香消玉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