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节的由来(“那达慕”—草原上的盛会)
神奇、辽的草原,不仅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
浓墨重彩,也有着水不枯竭的诗思。“那达慕”就是一首永远也演绎不
完的史诗。
那达慕”是蒙古语译音,即“娛乐、游戏”之意,作为蒙古族人民的传统奴乐活动,“那达慕”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区特点。
“那达慕”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史前史诗《江格尔》中虽无“那达幕”的直接记载,但从诗中关于出征、祝捷的描写,已可略见“那达幕”的雏形。据《蒙古秘史》的有关记载,这一活动最晚当形成于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后不久。
最初的”那达慕”,其主要内容是析祷神灵的保佑,即“祭放包”,故又叫做“数包塔克勒根”。游牧射猎的生活方式和世代征战的社会环境,使蒙古族养成一种尚武精神。因此,每年一度的“包塔克勒根”有了赛马、摔跤、射箭三项竞技的内容,以充分限示蒙古族男子的阳刚之气,后来又因歌舞的介入,“放包塔克勒根”乐、游戏内容更加丰富,逐浙演变为各地蒙古族同胞不同时间而又自固定的传统节日一一“那达慕”。
博尔塔拉是新疆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1954年7月13日自治州成立以来,每年的“那达”都由人民政府主办,每年的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都要在风景秀丽的赛里木湖畔举行规模盛大的“那达慕”活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于1991年将博尔塔拉的“那达慕”活动定为新疆的三大旅游节之一。
博尔塔拉举行“那达慕”的季节,正是草丰花繁之时。7月的湖滨望无际的黄花碎金般撤满浓绿的草原,与青山碧水、丽日蓝天交相辉映,构成赛里木湖畔醉人的一大景观。方圆数十里的各族牧民,穿着节日盛装,策马扬鞭云集赛里木湖畔,中外游人也如拥抱女神般纷至沓来,草原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成百上千的商业推点更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商品经济的活力。如今,“三项竞技”只是“那达慕”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蒙古族的江格尔演唱、赛骆驼,维吾尔族的麦西来南、民族杂技,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姑娘追、刁羊等;作为传统节日,不仅使游人赏心悦目,而且也为人们了解各民族的习俗、气质、生活形态和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个侧影和回声。近年的博尔塔拉“那达慕”活动还指加了民俗展示、草原婚礼、空中游览、碧湖泛舟、草地球类、骑射游、影视晚会、民族服饰表演等20多个新的旅游项目,使“那达慕”活动藏了更多的诗情画意。此外,物资交流、贸易治谈、科技服务、法律等,也使现代“那达慕”涌动着澎湃不息的激情,发挥出日益显著的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参加博尔塔拉的“那达慕”活动,交通和食宿条件也较以大为改善。北疆的交通大动脉312国道紧依赛里木湖东岸南去伊型。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经博尔塔拉境内的阿拉山口西去荷兰鹿特丹。游人从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博乐市乘车去赛里木湖,也只需两小时的行程,自治州和博乐市旅游部门还在赛里木湖南岸建起了草原宾馆,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舒适的厢式客房和豪华餐厅、歌舞厅等旅游设施。游人参加“那达慕”活动,不仅可饱览赛里木湖的秀丽风光和草原文化的精粹,还可享受绝不亚于城市的生活服务,旅游观光的客人,还可顺便到中国西部第一门户阿拉山口,一览新兴口岸城市的风貌,领略怪石沟的鬼斧神工之妙,观赏分布广泛的古岩画群落,品味宜人的温泉,窥探哈日图热格密林幽谷的天生丽质…有兴远足的国内游人,还可参加博乐至哈萨克斯坦的五日游、七日游,领略一番异国情调。
“那达慕”的演变、发展,远非蒙古族先哲们所料,如今的“那达慕活动,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构成,既不失传统的魅力,又富有时气息。自然景观与草原文化相映成趣,古老风情与现代文明水乳交融已成为博尔塔拉“那达慕”最为诱人的特色。